游长沙,说湘绣(湖南)

  • 2016-09-21
  • 阅读1074
  • 评论0

家中客厅内,藏有多年前朋友赠与的中国名绣代表作。每当品味时,常睹物思人、浮想联翩,譬如,苏绣代表作是两只表情和悦、动作可爱的“双面绣”小猫。我会联想到,“江南佳丽地”寻常百姓家走出的少女那温婉的内蕴与慢条斯理的发音;蜀绣代表作是悠游于荷塘的芙蓉鲤鱼,我会联想到成都人那舒缓的步态与闲适的身影;湘绣代表作是雄狮登岗或猛虎出林,我自然会想到三湘男女哪敢说敢做、敢爱敢恨的性情。

人有情,而岁月无情,回首当年在三湘大地漫游,已是10余年前的事了!

古城长沙,由于时代久远,很多古迹都随着雨打风吹去。留住游人脚步并生发感叹的景致,或许就是山势奇特、林木葱郁、传扬很多名人轶事与未解之谜的岳麓山。

记得游走麓山深处,有时会听到一些古人的传闻,看到一些风云人物的安息地。那些远去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义薄云天、个性凸显、铮铮铁骨,不屈不挠。

在麓山,与朋友谈及猛虎,自然想到南宋那位名与字都与虎有关的大臣胡寅。那年,金兵铁骑南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权臣秦桧等人“主降”之声不断。那天,胡寅(字仲虎)正在麓山寺观览,听说秦桧的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便在墙壁上挥笔写下“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此句源自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那年,韩愈初任南海之畔的潮州刺史,闻听“恶溪”内的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内,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以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至今,潮州无鳄鱼。刘旦知道是在讥讽自己,向上进谗,导致胡寅罢官,这位名士“仰天大笑出门去”。

边走边想,眼前的黄兴墓、蔡锷墓、禹王碑一一出现。记得当时,我把这些早已远去的性情中人与湘绣代表作中的狮与虎联想到一处,有睹物思人之感。

离开长沙之前,我把游人赠与的湘绣精品小心放入行囊,似乎在身心深处注入一份刚猛。

湘绣的“辈分”,在中国在“四大名绣”中,当属“大哥大”,若按物探源,可追溯到长沙战国楚墓和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绣工佳品。在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其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引得行家里手惊叹连连。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刺绣衣物,足以见证远在2000余年前,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绣界”所说的“苏猫湘虎”中的湘绣代表作“湘虎”,其神态、动作、颜色、品貌几近乱真。其工艺繁杂且多变。湘绣操作过程精致且细腻,包括虚实针、乱针绣、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和针、集套、鬅毛绣。饰裱绣等绣工技巧,直到图案光泽鲜亮、生动养眼,针线之间透出浓情厚谊。我在想,威猛的“兽中之王”在轻柔的彩线中诞生,也算是刚柔并济之道吧!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