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日,省旅游局旅游监察总队调研员贾海红(中)等,来到本报接听“3·15”嘉宾热线 (记者邹斌摄)
图为:湖北省旅游局监察总队调研员贾海红接受采访 (记者邹斌摄)
本报记者王璐 罗丽娟 通讯员曹巧红 李晓君 张晋熙
“你们是今年第一家邀请旅游执法部门接听热线的媒体。”昨日上午8时40分许,一走进楚天金报热线室,湖北省旅游局旅游监察总队调研员贾海红说。而打进热线的消费者似乎早已憋着一肚子话,往往接连发问,直指旅游购物乱象、网站乱象。面对带着“麻辣味”的提问,贾海红等一一耐心作答。
最麻辣
旅游网站不退票 谁来管
上午9时未到,本报“3·15”嘉宾热线电话响起。第一位打进电话的市民高先生,抛出了现场“最麻辣”的问题。他说,去年全家打算去广州玩,通过一家大型旅游网站订了机票酒店。谁知广州发生了登革热疫情。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他不想冒风险前往,就打算退票,“打电话跟网站沟通了好多次,对方不愿意退,只好自认倒霉”。
贾海红建议高先生找网站售后服务或当地工商部门投诉。高先生则说,自己投诉过,但没有效果。
“这些旅游网站,他们虽然是平台,可干的就是旅游的事情啊,到底该谁来管呢?”高先生的反问“将了一军”。
“你说的很有道理,如何将旅游网站纳入监管,避免消费者投诉无门,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贾海红坦诚地说。她透露,今年国家旅游局将联合工信部等进行清网大行动,规范旅游网站,我省也有相应部署。贾海红建议,消费者报团队出游,还是要参加合法的旅行社,这样服务也更有保障。
最聚焦
低价游中 竟被导游“关着购物”
低价旅游屡禁不止,是目前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昨天的热线电话里,有一半的投诉涉及这一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强制购物或者变相强制购物。
家住汉口的李女士说,她妈妈去年参加了平安保险和某旅行社合作的低价港澳游,去了以后却被关在购物点购物,导游态度还非常恶劣,让她妈妈心里很难受。后来同行的人购物10多万元,才被放行。
另一位读者也有类似遭遇,他说,还有导游将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扣下,游客必须买了东西,才能放行。
贾海红说,春节前几天,省旅游局就查处了一起超市和无证无照经营旅游者组织的零负团费案件。目前一些大企业和旅行社合作,将旅游作为奖品回馈客户。
省旅游局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小心旅游陷阱,并提醒游客跟团出行要签好旅游合同,这是维权的基本依据。合同中,旅行社会注明是否安排购物点以及安排多少个购物点。此外,在行程中(在购物地点)安排休息时间过长,也是变相诱导购物,这种情况旅行社仍然有责任。
最关注
出境游缴押金15万 能放心吗
出境游人群快速增长,也带来了风险。家住汉阳的黄先生说,自己报了一个去欧洲的旅游团。旅行社告知,一家三口要交15万元的旅游押金,“前段时间看到有旅行社卷款逃跑了,有点不放心,想问问这靠谱吗?”
贾海红说,春节前,省旅游局发布了2015年1号警示,主要就是针对出境游押金。“有些游客与旅行社业务人员长期接触产生信任,将出境旅游押金直接交给业务人员代转交付。由于旅行社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此产生的风险极大。”
贾海红建议,游客与旅行社协商,采用非现金形式提供出境旅游担保。游客要与旅行社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出境旅游的担保形式、金额、用途、返还方式和时间等事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采用现金进行担保的,建议采用银行参与、三方共管等形式。旅行社总部要对分支机构加强管理。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