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品黄山松

  • 2014-11-10
  • 分类:黄山游记
  • 标签:初品黄山松
  • 阅读1281
  • 评论0

大美黄山有四绝:怪石、奇松、云海、山泉。为了观赏感悟黄山景色,我已是第三次登黄山了。第一次看峰,欣赏黄山奇峰怪石的巍峨美丽;第二次看云,领略黄山云海飘飘若仙的幽眇。这次我把视线盯在松上了。

黄山山脉十分广阔,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名峰72座,且山山峰峰松树众多,其数量无法统计。黄山松的数量众多不是特色,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字:奇。

奇在何处?首先在于它们奇美多姿。这些黄山松是大与小、直与曲、动与静的和谐统一。它们之中有的像人物、有的如龙虎、有的似鸟凤、有的好比物件,且栩栩如生,奇特秀美。号称奇松的有几十个名字。这里不妨列举几个,如探海松、迎客松、凤凰松、团结松、扇子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不一而足。因为路不通,所以很多奇美的松树千百年默默无闻。那些有名姓的奇松大都是千百年来由文人墨客命名。探海松在天都峰的鲫鱼背下,天桥上侧的危岩边,一松侧枝俯伸,如探“海”取物,树龄500年。迎客松在玉屏峰下的青狮石壁前破石而生,它是一棵寿逾千年的古树,如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在清朝康熙年间,《黄山志》上开列的“六大名松”“九大名松”都没有它的份。直到1929年被太平县(今黄山区)的一位摄影家摄入镜头后,才名声大振。1959年人民大会堂竣工,安徽芜湖的画家将它入画,这幅画被悬挂在安徽厅里。由此,迎客松的形象也在国人心目中定了型,称之为“国松”。这次我来黄山再次到玉屏峰下仔细一瞧,真是名不虚传。它亭亭端立,冠盖华然,葱茏美丽,冠盖之下并生长长的两枝,好像张开双臂发出邀请,故名迎客松。到黄山的游人无不在迎客松下拍下珍贵的镜头。

其实黄山奇松多得很,只是不像迎客松那么幸运,未被发现,未被命名而已。还有团结松,是五干围抱,簇拥而生,状若兄弟,故而得名,它屹立于西海去北海的路边300年之久。连理松,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相依,亲若夫妻。凤凰松,松龄200年,树分四股平整枝丫,微微翘起,若凤凰展翅。如此等等,这些奇松都象形而名,多姿多态,使人过目不忘,大自然的神工巧匠把它们造化得如此神奇美妙,株株秀松均能入诗入画。

黄山松另有奇处,就是大多树干不高,树冠扁平。到黄山,看到这棵棵奇特的松树,我心想:这些傲世雄立的黄山松,生长几百年上千年,为什么绝大部分只有一两米、两三米高?经园林专家介绍,我才对其中缘由略知一二。原来,这些黄山松大都是生长在险峻的山峰上,扎根岩隙,屹立风口。它们的根无比坚韧,当地人称为“水风钻”的钻头。它们可以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一点一点地侵蚀花岗岩,使花岗岩分化为泥土。黄山松就在极少的泥土中扎下根来,然后根须不断地向岩缝里挤钻,吸取缝隙里的泉水。假如这里的缝隙没有水了,它又把根伸向另外的地方。一般黄山松的根,都比树干长数倍甚至十几倍。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在这险恶的条件下扎根屹立。


至于黄山松的树冠扁平,不能挺拔向上,是因为常年被呼啸的山风吹的,是因为被厚雪坚冰压的。黄山松生成不易,长高长大更难。有人说它是“山愈深,峰愈险,气愈寒,岩愈危,松愈奇”。虽说黄山松千百年才长这么一点高,但它是真正的勇夫、猛士。黄山松生来就与环境挑战。你别看黄山风和日丽时像个美丽的姑娘,含有几分腼腆,可它一变脸,天昏地暗,雷电把石头劈裂,飓风把天地搅翻。到了冬季,霜剑冰刀,能把钢筋扭断。在这个时候,大多生灵都龟缩起来了,而黄山松犹如英勇无畏的战士,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即使它们很不幸被雷电击中,被烈火烧焦,依然挺立在石壁上。如黄山名松“双龙探海”,虽已死去多年,但它不朽的身躯依然傲对苍穹。它们有的被飓风刮歪刮倒,仍不示弱,威风不减。看着黄山一棵棵苍劲的奇松,我想f起一句名言:“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松如此,人更应如此。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困难、受到挫折、遭遇厄运,是昂首挺立,还是趴倒在地,自然是一种考验。当想不开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抱怨上苍不公,去黄山看看吧,看看黄山松那种不屈不挠、夹缝里求生存、笑看世界、敢于挑战命运的顽强精神,定会平和心态,振作精神,发奋图强。

这次游览黄山,初次品读了黄山松,使我思绪不断。我想,黄山松因奇而引世人注目,因奇而灿烂生辉。大千世界的人与事也都是依奇而光彩,依奇而制胜。战场上,对狡猾的对手、强大的敌人,出奇制胜、锐不可当不乏其例;职场上革旧鼎新、破坚克难,创造奇迹的也大有人在……总之,人因奇而伟,事因奇而妙,物因奇而美,这是世间朴素的真理,人必追而求之。(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