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是一个多文化的民族,有着灿烂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风情。如:原生态的建筑、奇特的风俗、古朴的歌舞、精美的工艺、特殊的信仰、独特的语言,以及代表多种民族文化元素的乐奏等。
看看这一组用奇特字符替代的打击乐谱,它就是黔江谢家锣鼓的“锣鼓曲谱”,当地也称“锣鼓引子”。如《 双梅花》 :“米O米米,—XO—OX—,米O米米,—XO—OX—,OX—,—OX,OX—,—XO—O X—XO,—X O—X。”
字符中的 “O”,击打时用马锣发声,译音为“咙”;“X”用钹发声,译音为“且”;“—”用大锣发声,译读音为“长”;“米”用鼓发声,译音为“咚布”,按字符依次击打。
谢家锣鼓传承人谢育齐(右二)在濯水古镇培训传承人。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现在传承下来的谢家锣鼓的词谱《 双梅花》,全用汉字替代,“译”为:咚布咙咚布咚布、长且咙长咙且长、咚布咙咚布咚布、长且咙长咙且长、咙且长、长且咙、咙且长、长且咙长咙且长且咙、长且咙且长。
锣鼓属民间击打器乐的一种,它由鼓、锣、钹、镲组成。在土家族地区,每逢庆祝盛大节日要敲锣打鼓,另外就是民间婚丧嫁娶等也要用锣鼓来烘托那种喜怒哀乐的气氛。
据黔江“谢家锣鼓”第23代传人谢育齐介绍,当时谢氏祖先从江西入川,迁徙到现在的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世代在阿蓬江畔靠打渔为生。当时两岸常有野生动物出没,每到夜晚,谢氏祖先靠敲打铁器驱逐野生动物。由于铁器发声不大,谢氏祖先就制作一面铜锣,击打声音响亮有回声,便用于夜间驱赶野兽。后来,为了打发漫漫长夜,谢氏的祖先们聚在一起商量,用死去的耕牛的皮制作牛皮鼓,还用铜器制作一些辅助性器乐,便形成4人或5人共同娱乐的锣鼓。为便于击打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因当年没有人上过学,不认识字,他们用简易的特殊字符作为击打锣鼓的引子,方便学习和记忆,这就是当时人们称之为的“锣鼓引子”,一直传承至今。
谢家锣鼓成为景区的迎宾锣鼓。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谢育齐回忆,谢家锣鼓第22代传人谢隆光老人在传艺给他时说:“谢家锣鼓创始人谢子栗公在彭水梅子这个地方传给第一代传承人谢祖朝,谢祖朝以后相继传承了8代,然后由第九代传承人谢朗从原彭水县梅子乡迁往原黔江县水市乡大山村传承了6代,再由第十四代传承人谢正良,又从水市乡大山村迁往阿蓬江镇大坪村传承了4代,后由第十八代传承人谢世兴从阿蓬江镇大坪村迁往濯水镇白杨村传承了4代。谢家锣鼓也随谢家祖上的搬迁而代代相传。
对于锣鼓传承,谢家锣鼓本属家族传艺,原则上不外传。在谢育齐看来,任何民间艺术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封闭的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最终会导致技艺失传。因此,但凡有观众问起“锣鼓引子”,他都热情介绍。对年轻一辈无论本姓、外姓,不分男女,只要愿学,他都悉心传教,谢育齐还先后将想《谢家锣鼓》传授给樊佐福、刘世成、彭觉仙、万小芳等弟子。
类似字符组成的“锣鼓词谱”,谢家锣鼓在传承中击打词谱以前有近100种,远近闻名。如今谢家锣鼓的词谱已不用“字符”替代,全部“译”成了汉字。2016年6月,《谢家锣鼓》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一日游》》点击进入
重庆到宜昌船票_重庆到宜昌船票价格_重庆到宜昌船票预订(2019-12-27)
长江三峡旅游费用_长江三峡旅游价格_长江三峡旅游价钱(2019-12-27)
长江三峡旅游_长江三峡旅游价格_长江三峡旅游费用(2019-12-27)
三峡游轮_三峡游轮价格_三峡游轮预订_三峡旅游多少钱(2019-12-27)
彭水阿依河进入新一批国家5A级景区公示名单(2019-12-27)
汉海海洋公园跨年音乐会晚场开启 海豚企鹅数百种生物陪你过新年(2019-12-27)
重庆冬游这些地方,让你这个冬天不再寒冷(2019-12-27)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