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疆之行:令人大开眼界的喀什牛羊大巴扎

  • 2018-12-20
  • 阅读848
  • 评论0
 星期日早上有让人惊奇连连的露天牛羊大巴扎,维族朋友说:「那天早上,我去接妳一同去巴扎逛逛吧!」

  ? 巴扎 Bazaar是维吾尔语「市集」、「农贸市场」之意。

  下榻在老城区内的涉外饭店,有包含早餐,还是吃不惯,在房间内啃着前一天买的饢,配着白开水当早餐吃,一边等时间到来。

  新疆地处边陲,跟北京其实有2小时的时差,所有生活作息都自动延后,若要逛牛羊大巴扎,最热闹的时段落在早上11点~下午2点,喔,我说的是北京时间。

  开车在国道314號,大傢伙们不约而同往同个方向前进,行驶的不是一般小客车、大客车,而是载满牲畜的搬运车,跟在搬运车后头,扬起灰尘,视线变得雾濛濛,也是一番西域情调。

  接近入口处,所有先来后到的搬运车都必须要排队处场,所有人井然有序排着,等待进到巴扎中。

  牛羊大巴扎几无遮蔽物,请携带足够的水、防晒衣物、太阳眼镜等(若担心灰尘可戴上口罩)。正逢夏日,也有零星遊客来逛,不过不多就是了。这边是大门口进来的区块,两旁主要是卖些蔬菜、水果,中间道路留给搬运车,又是一片尘土飞扬。

  这回总算选对时间到访新疆,七月的瓜果甜,成为我前往的动力之一。这样一大颗沈甸甸的,约台币一百元上下,相当划算。回程时,维族友人搬了三大颗到车上,准备带回去跟家人、朋友分享。

  在喀什待了那么久,每回上餐馆点餐时,果真发现新鲜蔬菜上桌的比例不高,主因为是饮食习惯不同,新疆人都是豪迈大口吃羊肉,蔬菜摄取比例较低,这回路过蔬菜摊,也看看都卖些什么样的蔬菜。

  保证最鲜!牛羊大巴扎的热食摊

  一进到真正的牲畜叫卖场时,首先见到的是一摊摊羊肉贩,各摊正忙碌张罗着,剁羊肉、备料、包馅儿,一面招呼客人,锅裡的水煮沸了冒出阵阵水气,似乎让这气温又平白增加了几度,维族友人说:「这个保证新鲜,都是现杀现下锅!」其中几家热食店门口还圈着几头羊隻,我指着问:「这些等一下也要杀掉吗?」

  「是啊~等店裡头卖得差不多时,就牵去杀了再煮,做生意嘛~」维族友人可能想着这是什么傻问题吧。

  忽然,体内的怜悯之心泛起,也没有心思想着等一下来碗羊肉汤或是羊肉包子,总觉得於心不忍。

  羊肉是新疆的主食,这几摊热食店的生意都非常好,一面买牛羊一面吃着羊肉,对他们而言,天经地义的日常生活。

  乡下俗开眼界时间到

  之前只有翻阅攻略时,以文字简略描述牛羊大巴扎盛况,自己亲自走了一趟,看了这一回,还是觉得很震撼,心想着现在21世纪,喀什竟然还有这样传统古老的露天交易巴扎,想想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牛羊大巴扎当然不是只有卖牛、羊而已,以四隻脚的牲畜为主,当然羊隻是大宗,还有卖牛、马、驴子等,一区区无明显界限,却有默契的分区贩售。

  牛羊大巴扎中交易、运输者大多都是男性,鲜少看到维族妇女参与其中,照片中看到一位包着红色头巾的维族妇女,倚在栏杆上凝视着巴扎,形成一幅意味深远的画面。

  这一区大多是卖牛,维族人信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因此牛肉在新疆还是有食用,只是没有羊肉多,因此巴扎中卖牛的区域、头数相对少些。

  巴扎中也有几顶遮阳帐,也有小摊贩在此卖热茶,让怕热、口渴的当地人得以歇歇腿,喝杯茶。照片中的维族老人穿戴整齐,正在喝热茶。

  说起热茶,七月份的新疆正值夏季,不管到餐馆还是路边摊,总会有点的餐点,再奉上一杯热茶,不解地问维族友人:「明明天气就那么热了,还要喝热茶?不能喝冰的吗?」

  「新疆人喝热茶已经是习惯了,主要是解油腻。在我吐鲁番的家,我爸爸是热茶只要不那么热,他就不喝了,一定要全热的才喝。」维族友人解释。

  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位老先生在大热天裡喝热茶了。

  七月的新疆,也少不了来几片甜蜜多汁的哈密瓜。右边一车的牛隻,刚抵达贩售现场,准备下货让买家选购。

  我有一隻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当然不能骑,这是主人要卖钱的,还用搬运车送来呢。早期都以驴子搬运重物,现在家家户户有小搬运车,驴子也从搬运功能中退役。

  说起驴子,维族朋友补充说北疆人吃驴肉,南疆人不吃驴肉,买回去是为了挤驴子奶,驴子奶很滋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看到一头驴子出现在巴扎中的原因。

  不是所有羊隻都是专业畜牧户饲养,也有牵着六头羊儿就来巴扎的卖主,卖出羊前,还不忘先餵食吃草。我看着这些有些瘦小的羊,问着:「这么小隻就要卖掉?」

  「差不多都是这样,会买回家养一阵子,养胖了再杀。现在小隻的价钱比较低,大隻的价格变高,买主会变少啊。」

  隨处都是这样穿着衬衫、穿卡其外套、西装裤,头在花帽的男人们,手牵着羊隻,成为巴扎中最标准的新疆风情。

  卖羊的区块比较大,大致上的场地规划就是如此,搭起此起彼落的遮阳伞,主人在伞下整理自己的羊隻准备接受喊价。

  现场也看到几处正在剃羊毛,还看到孩子动作熟悉地剃羊隻剪毛,深感到文化差距,台湾的孩童是公园玩滑梯(玩手机?)新疆的孩子要替羊剪毛,很不一样的童年、生活啊。

  一隻隻剃完毛的羊隻,屁股QQ,看着其实挺可爱。

  现场也会看到羊隻整整齐齐排列圈住,羊儿不乱窜,主人也可以更好的议价。

  见到正在成交的画面。通常议价过程不长,双方以维语討论价钱,一来一往直到价格双方都满意,就握手成交,点钱交货。

  维族友人说,这个巴扎也同时进行着「以物易物」的习惯,此次虽然没有看到,不过想到这是现实存在的交易方式,还是让人很兴奋。

  这一区是满坑满谷的搬运车。看到这一大堆搬运车,让我笑了。想着以前是骑毛驴来赶集,现在是跳上搬运车来巴扎,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充分展现在新疆大地。

  来到牛羊巴扎,我告诉身旁的维族友人说:「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多的羊!」

  友人笑到合不拢嘴,直问:「现在看习惯了吗?」

  夏天的新疆风情,正接近心中原先设想的模样。

  整个鼻孔都是灰尘、干草灰,还有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含有浓烈的羊骚味跟尘土,在烈日下行走许久,决定来片哈密瓜!现切的哈密瓜也是巴扎中颇具人气的小吃,一人一片不分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嗑瓜便是。友人连吃2片,我则是一片就已经饱足,啊,没想到七月的哈密瓜是如此甜美,比加了蜂蜜还要香甜。

  现在最新的目标是去哈密吃哈密瓜!(想想好像有点蠢,为了吃哈密瓜,哈哈)

  一脸未脱稚气的大男孩牵着羊,正在讲价。每一个国家、民族,都会因为区域性质与生活型態,让孩子们从孩童时期开始接触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

  旁边这边比较没有那么热闹,这裡是驴子交易区。

  巧遇成交时刻,维族友人好奇上前询问成交价多少?

  妳猜猜?

  「2000人民币?」根本不知道行情,隨口诌了一句。

  「8700!」维族友人说

  哇!看来驴子的身价满高的,真的只是买回家挤奶喝吗?不得而知。

  这一区是马区,马匹数量不多,买家也不多,不过看到每一匹都精壮高大,线条很漂亮,也在此时才有机会近距离欣赏马儿姿態。

  「妳知道吗?新疆人以前吃马肉,膝盖以下不吃…」维族朋友说

  看到这些马,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草原还有万马奔腾,很难跟盘中飧联想在一起啊。

  牲畜杂货市集

  逛完了牛羊驴马区之后,閒逛到一旁的杂货区,卖有跟动物相关的东西,从马鞍、韁绳、马鞭、马蹄、铃鐺,所有想得到的都有卖,种类五花八门,每一摊都有顾客上门,让我惊呼果然是一条龙的巴扎,从生的、煮的、用的都有,就算不买牛羊,走一趟看热闹,吃片瓜喝杯热茶共襄盛举也很好,彻底满足视觉、味觉(?)享受。

  维族友人买了一条马蹄造型的小鞭子,果然做工精细別緻,他说要摆在家裡当装饰品。

  远远地,看到红色遮阳伞下群聚一群男人,像是在围观什么,因为很好奇,凑过去看热闹,只见到中间站一位男人,手裡拿着像药材的东西,口沫横飞以维文说着,小声问了身旁的维族朋友这在卖什么?为何那么多人有兴趣?

  「壮阳药!」维族友人说。

  我们就在壮阳药的口沫横飞中,结束今天的大开眼界巴扎行。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