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现隋朝官员葬墓 出土陶俑展现当时妇女时尚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近日在城南发现一座葬于唐初的夫妇合葬墓,其主人是隋朝正五品鹰扬郎将。在出土的百余件文物中,一组侍女俑展现了当时妇女的流行时尚——高髻发型。

  “甲”字形墓出土百余文物

 
  5月底为配合雅居乐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郭杜产业园进行发掘时,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夫妇合葬墓,该墓出土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具有隋唐时期的典型特征。

  该墓墓室平面呈方形,穹窿顶,南北水平长3米,东西长3.28米,残高1.6米。在墓室的西半部,埋葬墓主人夫妇,为仰身直肢葬法。由于年代久远,骨架早已朽成黄色粉末,仅残存头骨,夫人头骨可见有铜簪装饰。虽然该墓葬早期被盗,但在东半部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

  侍女俑个个留着高髻发式

  在出土的文物中,包括灰陶罐、黄釉陶罐、鼓吹骑马仪仗俑、武士俑、文官俑、风帽俑、小冠俑、胡人俑、侍女俑、铜镜、铜钱、陶串珠、水晶串珠、铜簪花、青石墓志等,其中以陶俑居多。

  在这些陶俑中,其中彩绘骑甲马俑形制独特,除了骑马的战士身着盔甲外,战马也披甲上阵。该俑俑头戴尖顶盔帽,仅露脸部,上身肩甲戎衣,下着战裙,长靴踏蹬,左手作牵缰状,右手置于腹前;马亦披甲,背部还设有鞍,呈现出上战场的场面。而出土的三段式神兽镜也颇为特别,上面雕刻有东王公与西王母的形象,其中还有羽人造型。

  而一组侍女俑个个身材修长、秀眉凤目,高髻平阔、高耸如冠。这些侍女身着长裙,裙腰高齐胸口,姿容娴静端庄。据考古专家介绍,高髻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发式,就是将头发高高盘起,样式变化无穷,在展现唐代的电视剧及一些壁画中,常见这种造型。曾有不少诗人对此发型进行过描写,比如万楚诗句“托花向高髻”。其中更有卢微君的“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等,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高髻、高鬟的风采。

  墓主人为隋鹰扬郎将夫妇

  墓主人是谁呢?一合墓志则揭开了其神秘身份。专家介绍,墓主人系汉晋以来的名门之后,据墓志记载,墓主人郑乹(音qián)意,字恭礼,荥阳人。其祖父郑伟历任魏通直散骑侍郎、襄城郡开国公(食邑两千户)、北徐州刺史、内军将军、司州刺史,谥肃公等职务;父亲郑大士,曾任周仪同三司、襄城郡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

  据墓志显示,墓主人郑乹意在隋大业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府舍,享年五十二岁。夫人柳氏,隋朝昌州刺史之女,在大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享年五十七岁。夫妇二人于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

  据专家介绍,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府兵制的军府名称,以骠骑府为鹰扬府,主官骠骑将军改称鹰扬郎将,正五品;副职车骑将军改称鹰扬副郎将,从五品。并取消将军、都督等名号。隋炀帝大业五年,又改鹰扬副郎将为鹰击郎将。

  隋唐丧葬品中陶俑最多

  在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均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不但生时注重享受,“视死如生”观念更为强烈,死后也要有大量的随葬品。因而在隋、唐国力强盛时期,无论帝王陵、贵族墓,抑或平民百姓墓葬中,随葬品种类很多。其中陶俑为大宗,突出表现墓主人的出行仪仗,骑马仪仗俑群成为流行元素。该墓的发掘,为研究隋唐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评论 共有1条评论
菲菲

回复菲菲:很希望这样的古物...以前差点学考古了...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