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龙河上(广西)

  • 2016-10-03
  • 阅读667
  • 评论0
  
  去遇龙河的路上,看到广告牌上写着“十里画廊欢迎您”,便想到漓江有“百里画卷”之誉,那遇龙河该是漓江的一段缩影吧,心里就有点索然。到达遇龙河景点入口,一望,遇龙河确实难以剥离其依附的漓江风采。
  
  倘若我第一站就抵达阳朔,定然会兴致勃勃地游览这别有情致的遇龙河。看那一座座起伏连绵又似乎独立的青黛色山头,远远近近,或深或浅,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地横亘在河的两边,像是凝望,又如在呵护。长长的河,因为两边景色秀美的山峰,而多情,而富有韵味,仿佛山峰们在托举它,环绕着它,将它一路的相迎。两旁的树木葱郁,一片绿的景致,见不到秋的印痕,将河掩映在绿的长廊之中。河水清澈,缓缓流淌,一副优哉的模样。水浅的地方,隐约可见河底。河面上,要么倒映山峰,要么树木的影子映在水中,微微荡漾的水恍如镜子,映照着河两旁的美景。
  
  然而,我刚游览了漓江,漓江那一路的山水之情还未充分消融吸收,还沉浸在它一片的朦胧诗意之中时,遇龙河的景色便有点引不起我的兴味。想来是漓江山水甲天下之故吧,游览了漓江,对与漓江大同小异的遇龙河山水就有点不看也罢的感觉。
  
  可是,遇龙河上一只只竹筏在诱惑我,让我想与水亲近接触。
  
  一排排的竹筏泊在河码头边,等待一拨拨的游客。河中,已有三三两两的竹筏在漂流,那样悠然,那样优雅,仿佛徐徐行驶画中,拔撩得我的心里一阵激奋,当即决定乘坐竹筏漂流,将自己放在水中。
  
  狭长的竹筏只许并排坐两个人,我们一行人只能自由组合。这样的竹筏,要是与心仪的人坐在一起,那该是一种很曼妙的意境。好在坐在边上的朋友很知心,便一边聊天,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还不时举着相机,将美的景拍摄下来。
  
  游漓江时,我们乘坐在大大的游船上,在观赏漓江风光的最佳位置上看漓江,仿佛是局外人,高高地远眺,有一种隔世的陶醉。而在遇龙河中,却是那般亲密,像是所有的心念都在水中,都荡漾在竹筏的缓缓滑动之中。两岸的风光如诗似画,绿树成荫,竹丛婆娑,田野片片,远处的屋舍隐约可见,水墨山水的意境一幅幅地在眼前移过。
  
  说是漂流,开始时却是逆流而上。筏工是个瘦长的汉子,话不多,却还热情。水不深,竹篙可一竿一竿地撑着,站立竹筏尾部的筏工便一下又一下地撑着竹篙,将竹筏划向前方。这样的漂流并无刺激,更多的是一种悠然。悠然是旅行的一种目的,让疲乏的身心得以安闲、放松。然而,漂流该是让人激奋的项目,不够刺激也便失却了漂流的意义。想到前几年在乌拉尔河上的漂流,两个人划一只皮艇,顺流而下,东撞一下,西碰一角,既紧张得啊啊地叫,又兴致勃然,使劲地划,那才够刺激,才有兴味。眼前这样的逆流而上如何漂?
  
  只好坐着悠闲一下,观观风光,看看河中的一只只竹筏。见相邻的一只竹筏上坐着两位美女,头戴绿藤编织的藤环,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缀在环上。旁边的朋友与她们打招呼,开玩笑说能不能换一个位置。两位美女也笑着,说行呀,过来吧。正聊着,两筏相近,我们将手伸向水中,将清清的水珠溅向她们。她们也不示弱,同样将水往我们身上泼。衣服溅上了水珠,笑声却响成一片。那般无忧,那般自在,完全将身心置于竹筏之中。
  
  不知不觉就要上第一道堤坎。堤坎不高,也就六七十公分高度,几条传送带布在上面。竹筏往传送带上一靠,堤坎上的筏工用竹竿上的铁钩一拉,竹筏便上了堤坎,驶在另一片的水中,继续往前。一会工夫,又是一道不高的堤坎。第三道堤坎稍微高一点,大约一米左右,上堤坎的方法均一样。这也是此次漂流的拐点:我们将走回头路,让竹筏顺流而漂。
  
  原来,漂流才准备开始。
  
  而在第三道堤坎上需要等待,似乎一只一只竹筏排着队冲下堤坎去。我心向往,想早点乘筏而冲,却不知为何要排着队。正疑惑时,看到堤坎的前方河中搭建着一座竹棚,有人猫腰蹲身在为冲下去的竹筏拍照。对所拍的照片,游客可自愿索要,每张十元至二十元不等。
  
  轮到我们冲下堤坎时,心里忽有一丝紧张。于是,做一下深呼吸,稳稳身子,又将双腿高高抬起,以免河水泼溅。竹筏在滑道上刹时冲下河中,像是腾空而下。就一瞬间,漂流的刺激已定格在心里,畅快、精彩、渐渐升华,欲想再来一次,竹筏却已停靠在前面竹棚边上,让我们去观看被拍的照片。
  
  照片已摆放桌上。四五张照片中的形象却很不中看,或闭着眼、或大张嘴巴、或身子卷曲似的。一缕心绪不由滋生出来,责问自己,何以没把握机会,拍张中看的照片?
  
  明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两旁秀丽的风光徐徐掠过,像是特意抚慰我似的。其实,这般毫无遮拦的神态,该是冲堤而下时最真实的写照。这么一想,心里便坦然起来。此时,前面那先前见过的两位美女,正摆动着手中的藤环向我们招呼,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动人。
  
  遇龙河之美,丝丝缕缕地隐含在自然流淌的河水里。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