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祁连

  • 2016-07-09
  • 阅读898
  • 评论0

连山脉以西北-东南的走向雄阔地纵横在我国西北的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它气势雄伟、高拔险峻,自古以来是中原军队、商队沿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西亚、中亚商队进入中原王朝贸易的要道。

连山脉峰群之间的山谷盆地、草原、牧场是天然的牛羊放牧地,在历史上曾经是匈奴人、鲜卑人、吐蕃人、党项人等北方或西北游牧民族秣马厉兵的基地。透过千年时空,成千上万的游牧民族勇士手舞弯刀、纵马驰骋,几分粗豪、几分勇武、几分潇洒、几分快意,尽付在了这辽阔的大地。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祁连山下的一片片沃野,漫天喊杀,鼓角争鸣,刀枪碰击,天旋地转,无论是狩猎还是战争,都是一样的残酷和惊怖。就算在平和年代置身其间,呐喊一声,恐怕空谷的回声中都会带来几许浩浩雄风吧!

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祁连”一词来自于匈奴语,意为“天山”,为匈奴族祭天参拜的圣山,无怪乎当霍去病以少年英姿率领汉军奇袭大漠,颠覆匈奴王廷后,流离失所的匈奴民众唱出了上面这首悲伤难掩的哀歌。

连山并非只有痛苦,历尽千年沉淀的“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传说和遗迹。玄奘法师爬过这皑皑雪山,走向了求取佛国真经的大道;走遍世界的阿拉伯商人从麦加万里跋涉,仰望着嵯峨的祁连主峰,也喟叹不已;归国的波斯商人牵着数不清的骆驼西出阳关,走向干涸的西域大漠,祁连雪水融化挽救了他们归乡的信念。

吹草低,牛羊遍野,原野上成群的马队络绎往返,操着不同语言的各国商人、学者、工匠在这往返中将东方文明传播到了西亚甚至欧洲,为东西方在中古时期的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遍野蓊郁的鲜花将它沁人心脾的芳香送到了每位路过祁连山脚的过客,他们呼吸着这份馨香,将祁连山带给他们的回忆与感动留存心间。湛蓝的天空上白云流动,他们知道,这变幻无常的云朵见证了祁连山千载不变的巍峨。

绿油油的草地上是繁荣生长的野草,春风吹尽,野火连山,这些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野草在祁连山神的庇佑下,在下一年依旧勃勃生长,更胜从前。无论是酷热的盛夏,还是霜冷的寒冬,这种常开不败的生机就是祁连山永恒的依靠。

伟的祁连山,巍峨的祁连山,高拔的祁连山,屹立西北,浮世沧桑的风水雨打后,依旧是那样的壮阔大气,飒飒雄风。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