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奏响精准扶贫最强音

新目标 新任务 新举措

  近年来,全省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全省建成旅游示范村42个,旅游专业村514个,农家乐10748户。创建了5个全国休 闲农业示范县、1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全省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直接就业12.3万人,乡村旅游消费收入达58.13亿元。2015年,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 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共建成专业旅游村106个,建成农家乐1877户,有21.8万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地将以服务三农和满足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打 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产品、开拓乡村旅游市场、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等系统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 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重要力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 坚的中坚力量。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扶持5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70万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加大对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保持风貌、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和 内部交通建设,着力改善通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对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小工程”,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 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在安排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时,向重点村倾斜,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能力。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实施一批以通达便捷为核心的水、电、 路、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条件,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服务能力。

  开展旅游扶贫试点,为乡村旅游树立样板。在去年37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全省100个村开展旅游扶贫 试点工作,每个村争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各级再配套一定数量资金,支持试点村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今后几年,将每年集中支持100个左右的村 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通过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集中区。

  用足用活扶持政策,探索旅游扶贫的有效模式。按照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不断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程度和受益水平。鼓励扶持有经营头脑、有经营能力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办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得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土 地流转等政策,动员贫困户通过出租房屋、土地等自有资产,获得租金收入。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搭建统一经营、行业自律、 营销宣传的合作平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扶贫,与贫困村、贫困户合作设立混合所有制的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开发乡村客栈、主题酒店、特色餐饮、休 闲养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提升贫困村(户)的经营能力和收入水平。

  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助力乡村旅游扶贫。组织省内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机构、旅游院校等单位,与建档立卡村及旅游扶贫重点村 开展结对帮扶,通过帮助宣传推介、组织客源、招商引资、送教上门、劳务用工、农副土特产品供应等多种方式,帮助脱贫。同时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 生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就业创业。

  为打好这场旅游扶贫攻坚战,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在出台政策、制定规划、安 排项目时,将优先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现实 问题,着力建立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管理服务机制,科学合理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布局。同时,各地将重点探索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 的优势互补,不搞单一模式开发,不搞单一标准要求,鼓励一些资源条件较好、市场需求较旺、资金和人才比较有保障的地区先发展起来,产生示范带动效应。此 外,各地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树立典型,将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出去,推广开来,促进乡村旅游朝着规范、健康、有 序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