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独乐寺: 建筑精美 珍品传神

  • 2016-06-13
  • 阅读1039
  • 评论0

  在我国建筑史上,独乐寺以“三最”著称。第一“最”:寺内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第二“最”:阁中观世音菩萨塑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第三“最”:寺中山门带鸱尾饰物的屋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作为津门十景之一,“独乐晨光”的景致亦让无数游者心动。寻得机会到天津旅游,自然不能错过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又名大佛寺,坐落在蓟县城内西大街,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关于寺名的由来,有人认为,观音阁内巨大塑像的内支架即为一株参天矗立的杜梨树,独乐以杜梨谐音得名。有人认为,寺中观音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而县志记载则云:“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盖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之。”今日你我到此,听着不同版本的“独乐”的解释,心中自然多了几分遐想。

  该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则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步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它由台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最值得一提的是屋顶,其为五条脊、四面坡形的庑殿顶,也称四阿顶。从脊到檐呈现一个舒缓的弧线,至屋角处展翼如飞,颇为秀美。正脊两端各有一个龙吻鱼尾形的构件,这便是独乐寺三“最”之鸱尾。传说鸱尾是天上的一颗鱼尾星,不怕雷击,汉代时,人们把它置于建筑物上,取避雷电之意。仔细看看,这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生动传神,山门因此增了不少气势。

  山门正中悬一方题着“独乐寺”的匾额,相传乃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迹。山门东西两侧南稍间各有一尊高4.5米的护卫金刚力士塑像,人称“哼哈二将”。东侧力士手持长剑,竖眉、瞪眼、闭嘴,似从鼻孔喷出“哼”字;西侧力士横眉、瞪眼、张嘴,似从嘴里喷出“哈”字。此为辽代彩塑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其建筑风格可谓“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菪造”,显得雄伟壮观,庄重典雅。它和山门同在中轴线上,人置于山门内正中,透过山门即可将观音阁收入眼底。从外表看,此阁为上下2层,实际上内里为3层。阁内的中间有一暗层,并有矩形空井和四转平台供观者驻足;上层也有空井,井为六角形,有门通向阁前露台。

  当然,观音阁中最引人眼球的是那尊巨大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塑像在离地面72厘米的须弥座上,高达15.4米,直入大阁顶部的斗八藻井。因其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故又称11面观音。观音弯眉高鼻,神态庄重,仪态万方;其两侧各伫立一肋侍菩萨,略前倾于11面观音,似在听从调遣。这些辽代雕塑艺术珍品均以细泥白灰塑成,线条明显,面部丰满,造型匀称,姿态优美,彩绘贴金,生动传神。在啧啧感叹之际,我当然不忘了虔诚祈求平安!

  探访独乐寺,既领略了建筑美,又一睹了彩塑珍品的无限魅力,足矣!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