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 绿色共享

  • 2016-01-08
  • 阅读898
  • 评论0

恩施,据清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

  今天的恩施,它向四方恩泽什么呢?向四方恩泽绿色。它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恩施有雾而无霾,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它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高山蔬菜丰富。恩施把宜居、空气好、高山蔬菜等这些绿色恩施四方。而恩施国际大酒店,由于下榻客人众多,又在其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

  牛郎织女 采摘仙米

  在刚刚走过的难忘2015,中国科技界引人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在瑞典演讲时说:“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论述。”

  葛洪给了屠呦呦灵感,而葛洪又给了恩施人民一道名菜,葛仙米。此米是宴席上的珍馐,其色翠碧可爱,其味清新甘鲜,清史记载为贡品、御膳,末代皇帝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有道菜就叫“鸭丁熘葛仙米”。

  恩施国际大酒店总经理李建伟是温州人,他管理酒店的理念是:管理酒店,重在管理厨房;管理厨房,重在着力采购上乘食材。

  恩施东乡猪肉名气蛮大,李建伟和农民签采购合同,山民非常淳朴,拿出最好的腊肉,李建伟对收货的同事说:“我们虽然是大酒店,山民送货的是老大妈,但是大家互为客户,老大妈来了,到了吃饭时间,请她吃个饭,她会记得我们的好。”

  对于葛仙米这样重要的食材,李建伟采购方式是“牛郎织女,采摘仙米”。恩施国际大酒店财务总监陈武的妻子向雪敏是恩施鹤峰人,而鹤峰就是产葛仙米的地方。向雪敏为救一名素不相识的男孩,果断推迟2013年1月4日“千年最佳婚期”,来汉捐献骨髓,被誉为“最美新娘”。陈武和向雪敏每两周见一次面,向雪敏正好把葛仙米带到恩施,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牛郎织女,采摘仙米”。

  葛仙米食用方法多样,干、鲜宜烹,糖、盐可调;蒸、煮、炒、熘、做汤、凉拌不拘,而恩施国际大酒店行政总厨雷龙波推出的作品,极具文艺范。他用雪梨作为容器,把葛仙米置入其中。秋冬时节,吃来最好,雪梨润肺,且白如雪,葛仙米清脆爽口,达到了饮食中至境。

  土家菜美 稍作改良

  恩施的土家菜闻名遐迩,如土家腊蹄,选用恩施本地正宗农家非饲料养殖猪肉,传统古法熏制,色泽湿润红亮。

  又如干锅薇菜,这道菜颇有讲究,这是一道古菜,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即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更有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世人皆以为莼菜在江浙,其实产自恩施利川福宝山的山野莼菜风味独特,早在晋代即为贡品。福宝山莼菜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现已出口十几个国家,尤以日本为之最。还有土鸡、江鲢、土豆泥、张关合渣等。这些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富含硒,硒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已被证明具有防癌抗癌与延缓衰老的功效。“世界硒都”是恩施在国际上耀眼的符号和响亮的名片。恩施境内大量出露的含硒石煤经风化、雨淋、水迁徙进入土壤和水体,致使这些区域的土壤平均硒含量和面积、粮食作物、饲草饲料、畜禽产品、中草药及山泉水中硒含量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十几倍至几十倍,形成独特的天然富硒生物圈,其相当数量的产品,更是达到了富硒食品的标准。

  恩施菜很受追捧,但是传统的口味多油多盐,偏辣喜酸,本地人固然爱吃,但是李建伟在经营酒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外地,特别是江浙、广东的客人,觉得恩施菜味道稍稍重了一点。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