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古称白岳,因其“一石插天,与天并齐”,明嘉靖年间改名为齐云山。境内峰峦四起, 飞云、流泉、云海、佛光,四时变幻。共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游览区。全山地质构成层积砂岩,赤如朱砂,灿若红霞,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这里是全 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张三丰的玉华指出,道教活动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