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历史文化

  • 2015-11-30
  • 阅读1923
  • 评论0
历史文化

鄂伦春族
  鄂伦春的含义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追逐麋鹿的人们。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北大、小兴安岭一带。
  鄂伦春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汉文。主要从事狩猎,部分从事农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刚出现私有制的萌芽,突破了原有的“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生产方式,开始向阶级社会迈进,但是尚保留着原始社会的许多残余。

鄂伦春民歌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上山打猎放牧呀护呀护山林。

鄂温克族
概况: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鄂温克族人的祖先原住在贝加尔湖以东和黑龙江上游的山林中,从事渔猎生产和饲养驯鹿,因为他们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现在鄂温克族人人口少但分布较广,多与蒙古族、斡尔族、汉族、鄂伦春族等民族人交错杂居于大兴安岭西侧缓坡和草原地区,过着定居放牧的生活。

服饰:
鄂温克族的服饰体现着狩猎民族的特色,他们的衣裤鞋帽都用狍皮、鹿皮、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等兽皮、兽毛制成,这样的服装美观防潮、轻便耐磨,适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活动。

民俗:
鄂温克族人的仓库极为奇特: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做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和猎物等,从不上锁,其他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鄂温克人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著名的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根据鄂温克族民歌改编而成。他们的舞蹈舞步简单、生动活泼,主要有阿罕拜、爱达哈喜楞舞、哲辉冷舞等。
鄂温克族人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天鹅舞是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鄂温克语叫作“斡日切”。
过游猎生活的鄂温克人,善于用桦皮和蘑菇为原料制作玩具、神像等手工艺品;鄂温克族妇女擅长刺绣、雕刻、剪纸等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节日: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人们要进行赛马、套马比赛,给当年产的羊羔剪耳朵,送给后辈人母羊羔,设宴款待亲朋好友等活动。“奥米那楞会”,牧区盛大的宗教活动和娱乐节日,一般都在八月举行。“敖包会”也是牧区比较大的宗教节日,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主要禁忌:
鄂温克族人尊老好客,长幼之间礼节严格。听到长辈呼叫必须站起答应;吃饭时必须礼让前辈。

更多相关博文

白龙潭(2019-11-02)

真武庙(2019-11-02)

焦作市净影风景区(2019-11-02)

陪嫁妆村(2019-11-02)

凤凰岭(2019-11-02)

云台天瀑(2019-11-01)

锦绣云台温泉山庄(2019-11-01)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