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红叶桃花冲 湖北旅游好去处

  • 2015-11-19
  • 标签:桃花冲
  • 阅读896
  • 评论0

这是一个秋天的童话。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峰回路转处,一挂瀑布飞流而下。有彩虹若隐若现,孩童们奔跑笑闹着,欢呼声如银铃般穿过山谷,姑娘笑靥如花,少年拿出相机,定格美丽瞬间。金秋十月,醉在桃花冲。

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伍子胥昭关一夜白头

桃花冲景区地处湖北最东端,据省天文学会测算,景区内小旗岭,是湖北第一缕曙光升起的地方。

2000年12月31日,桃花冲景区,迎“世纪曙光”篝火晚会从凌晨持续到天亮。5时左右,近百名天文爱好者冒着严寒登上海拔1200多米的小旗岭,等待着“世纪曙光”升起。7时14分,东方露出“鱼肚白”,少先队员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五星红旗。

此后,“第一缕曙光”成为景区名片,不少游客在景区留宿,夜爬小旗岭吴楚古长城,就是为了登上“世纪曙光烽火台,欣赏这最早的日出。

吴楚古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关隘“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533年,楚平王即位,伍奢、费无忌同为楚国大臣,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将伍奢杀害。伍奢次子伍子胥听到消息后,自知大事不妙,逃至宋国。适逢宋国内乱,不可久留,又向吴国逃跑。逃至昭关见关口把守森严,到处张贴捉拿伍子胥的画像,只好在山中扁鹊弟子皇甫衲家中暂时躲避。

夜深之际,伍子胥想起家国仇恨,辗转反侧,一夜无眠,待天亮对镜一看,竟是满头白发。“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皇甫衲将伍子胥乔装为鹤发老者,蒙混过了昭关。伍子胥到了吴国后,辅佐吴王励精图治,公元前506年,吴王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把楚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的昭关,已成湖北和安徽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过了昭关,就是安徽鹞落坪景区,两地山水相依、人文相通,成为镶嵌在大别山的明珠。

第一片银杏叶在这里金黄

熊召政桃花冲里酿大作

海拔1000多米的桃花冲景区,气温比山下低4度,银杏叶比平原黄得要早一些,200多株银杏与红枫、黄栌、金钱松、水杉等林木交错杂生,五彩斑斓。“桃花冲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美”,秋至桃花冲,导游吴秋莲向记者“脑补”桃花冲的其他三季:春赏桃花、夏玩漂流、冬看雾淞。

桃花冲如何得名?吴秋莲讲了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九天仙女散花时,把一朵盛开的桃花洒在了桃花冲,这朵桃花有七七四十九片花瓣,花瓣就变成了今天桃花冲境内七七四十九座山峰,花蕊正是二龙戏珠地的公园中心接待区域,仙女不小心落下的白丝带,则变成了今天美丽的十里桃花溪。

桃花溪有多美有多妙?从英山走出的省文联主席熊召政感触最深,请看2003年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桃花溪印象》节选——

它藏在小岐岭下的一片古树苍郁的峡谷之中,从象鼻挽水到下游的黑龙潭,全程十五里,这只是桃花溪的中段。它的上游尚无路可通,下游经过农田与村舍,注入一座人工湖中。惟其这中游的十五里,曲曲折折,在陡峭的岩石与茂密的林木间穿行。徜徉其间,在不断的加深的“空翠湿人衣”的境界中,在光与影错综交映的流水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山水的真谛:用单纯表现无限,用曲折表现丰富。

据介绍,第六届矛盾文学奖作品《张居正》,最后一稿就是熊召政在桃花冲景区潜心完成的。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