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域树立了两个国度: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域,由古蜀族为中心树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域(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树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域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置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置川陕路,后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明置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西南部及贵州东南部。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停止较大调整,根本确定了如今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局部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四川地灵人杰,是著名的文明之邦。它地处东西融合、南北过渡的天文地位,多年来既有利于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明交流的要冲。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髓,抚育出了巴蜀地域光芒绚烂的文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是人才荟萃的中央。众多历史人物或出生于四川,或生长于四川,或在蜀地为官,或旅游于蜀地,多有遗址或留念物留存,并留下了千古佳句与著名诗篇。
四川宗教非常兴旺,次要教种有佛教、道教。因此四川有上千座保管较好的宗教寺庙,在历史古迹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3-5月。四川地处亚热带,受地势的影响,盆地的气候和川西高原山地气候迥然不同。四川盆地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 与中国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1月平均温度一般都高出3℃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一般高出10℃以上,造成盆地湿气重、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成都一年中阴雨天多达250天至300天。 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提到:“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来人们援用“蜀犬吠日”的成语讽喻少见多怪,却也形象道出了四川盆地的阴雨多、少见太阳的气候特点。 盆地雨量充沛,多集中在夏秋季节的7、8、9月间,龙门山――夹金山迎风的东坡,年降水量1300毫米至1800毫米,是中国的多雨区。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盆地多夜雨的现象,年平均夜雨率高达6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夜雨昼晴给游客的旅行生活带来几许清新、惬意。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