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

  • 2015-06-27
  • 阅读1039
  • 评论0

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


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前一篇:< 象州温泉
更多相关博文

白龙潭(2019-11-02)

真武庙(2019-11-02)

焦作市净影风景区(2019-11-02)

陪嫁妆村(2019-11-02)

凤凰岭(2019-11-02)

云台天瀑(2019-11-01)

锦绣云台温泉山庄(2019-11-01)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