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以地理、语言作标尺,还是以共同持有的文化价值观来定义?
杨念群:葛剑雄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候比统一的时候要多。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分裂的时候就不是中国,统一的时候就一定是中国吗?就不一定了。所以这个里面涉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是用地理版图概念来界定中国,还是用文化、族群的、种族的,还是用政治的观点、看法来界定中国呢?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许倬云先生已经特别提出了,“中国”的概念在形成过程中是非常漫长的,它里面的标准非常复杂,而且有时候是互相矛盾的。比如是不是地盘越大就一定越好或者一定就是中国?不一定。地盘小的时候可能恰恰是中国文明孕育的一个最重要的起点。比如说宋朝,儒家在宋朝以后,其实真正占据了中国的主导地位。
唐代的李世民有胡人血统,他本身就是个胡人。胡人难道对儒家文化就真那么上心吗?佛教对唐代的影响可能更大。所以很多当时所谓的秀才习武,就是胡化的程度和汉化的程度是相互的交相辉映的,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不是一个仅仅汉化的过程。
所以从北宋到南宋的过程中,实际上地盘越来越小,南宋跑到杭州去了。但是儒家文化在那个时候兴旺发达起来,就是因为在南方的宗族社会发达起来了,这个时候儒家才真正渗透到老百姓的家里去了。反而在江南或者东南形成文化的核心的概念。所以许先生说中国有没有核心,宋以后是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当然道、佛,都有它的作用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