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桂县的会仙湿地乃鱼米之乡,是桂林山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漓江大水系建设“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仙湿地对于保护漓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水草丰盛。当时湿地的范围包括现在临桂县四塘乡的大湾村、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村及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竹园村等大部分地区。到上世纪50年代,湿地面积缩减为约2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湖塘只剩20多个。而目前会仙湿地面积已减少到6平方公里左右,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面积减少了约75%;与宋朝以前相比,剩余的面积仅为10%。唐朝开凿的古桂柳运河(相思埭)由湿地中心穿过,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使漓江与洛清江相连接。该区域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湿地内的有多种动、植物,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相得益彰。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