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果子干传到宫廷里,于是就被宫廷进行了一定的“升华”,选用上好的柿饼,必须是山东耿县的“耿饼”, 西山(攻略) 北山熟透了的大红杏自然晾干而成的杏干,再搭配上台湾的冰糖、 杭州(机票) 的桂花、白洋淀的果藕,用玉泉山的泉水做成的温白开水一冲调,就成为一份果子干。其中果藕并不是年年有,于是就会用门头沟的“秋梨”替代,切成薄片盖到果子干上,口味也是特别好,酸甜适口,又爽脆,又滑腻。
至于皇帝怎么吃果子干,宫廷里也有记述,要五蝠捧寿的团龙碗盛果子干,所以说果子干到了宫廷里,从食材到盛器,都升华到了极致。
在民间,京城的果子店多有出售,也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手持两只铜冰盏,上下颠动,敲出有节奏的响声,十分引人关注。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他们除了卖果子干,还卖酸梅汤、玫瑰枣、煮海棠、泡大红干儿,都是老北京人夏季食用的小吃。
好吃归好吃,但终归还是由于街上小贩在制作果子干尤其是柿饼的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国家在1953年明令禁止了制作果子干,于是这款小吃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