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这份《湖北省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专项初验报告》显示,湖北省完成三峡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项目223处,勘探面积193.7万平方米和发掘面 积45.046万平方米。出土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陶器、玉器、巴蜀文化铜器、唐宋时期的瓷器等珍贵文物5000多件,重要文物标本 6万多件;发掘与复建屈原祠仿古群、巴东狮子包古建筑群、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等42处地面文物。
该报告还显示,巴东旧县坪遗址的发掘,清理出宋代的官府区、居民区、宗庙区和墓葬区的重要遗迹,首次全面揭露出一个宋代的县城遗址,是中国城镇 考古学研究的新突破;楠木园遗址的发掘确立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三峡地区最早的农业文化;秭归庙坪遗址发现的新石器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确定了新的石家 河文化区域类型即峡江庙坪类型;秭归何光嘴、朝天嘴等一批夏商时期的遗存,揭示了巴、蜀、华夏诸部族文化在库区交流的史迹。
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历时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文物保护项目档案和文书档案资料。多名考古专家曾表示,三峡地区一批典型楚文化遗存的发现,廓清了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脉络,对研究楚文化进入三峡地区的时间和楚文化向西扩张及巴、楚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约8000年前,巴人先民就进入三峡地区。千百年来,来自东西南北的文化不断在三峡地区碰撞融合,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长廊。(完)
2019成都全年赏花攻略!你想看的花都在这!(2019-03-14)
呼唤真正意义的旅行(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醉美恩施(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最美恩施(2019-03-11)
襄阳周边十大值得游玩的旅游景点(2018-09-20)
湖北兴山旅游日记,享受自然美丽田园生活(2018-09-20)
旅游;5个最佳旅行国家公园!(2018-09-20)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