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山旅游

概述: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2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东麓,又名范坟山。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例,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   

进山麓正门,便见乾隆帝御赐"高义园"汉白玉牌坊,旁有接驾亭。亭后为水池十景塘,池中曲折的宛转桥卧居水上。水池向东行可至桃花涧、范坟古墓群。往西即至天平山庄。庄内有岁寒堂、翻经台、听莺阁。来燕榭、芝房等古建筑。东邻咒钵庵,相传为范仲淹母亲的住所。西侧为"高义园"古建筑群,建筑凡四进,依山构建,渐进渐高。第二进为"乐天楼",宏敞精致,为纪念白居易而建,此楼也称"御书楼"。最后一进厅堂内,高悬乾隆帝手书"高义园"盘龙金匾。两侧设有椅几,供人休憩。堂前有木兰两株。堂东院内有古罗汉松一棵,相传为江南才干唐伯虎手植,均为名贵古木。   

十景塘西侧为天平枫林,林中有御碑亭,八角重檐,古朴精美,内立乾隆帝游天平的诗碑。亭西为范文正公忠烈庙。庙前有"先忧后乐"石坊,为二间四柱五阁式,端庄凝重,为1989年纪念范仲淹诞生1000周年时新建。仪门上悬"第一流人物"匾,两侧为碑廊,进门有方池,过小桥即至忠烈庙大殿。殿内有范仲淹彩塑坐像,两壁分列其四子之石刻像,殿内悬"济时良相"、"学醇业广"匾额,庄重肃穆。   

从"登天平路"上,经更衣亭、鹦鹉石至云泉精舍(即钵盂泉),可品茶小憩。继续西行前有梭子亭,该亭造型美观。亭下有宋代经幢一座,雕刻精细。亭面对一线天景观,这里双崖壁立对峙,中有小道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实为山中最险峻处,游人都爱在此摄影留念。过一线天循乱石而上,有石屋、飞来石,至"中白云亭",亭前为"望枫台",乃山中观枫佳处。再上过卓笔峰即为天平山最高处--"上白云",该处有一圆型巨石面向太湖,名照湖镜,于此俯览群山,远眺太湖,令人心旷神怡。


美食:

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菜肴。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因才施艺,四季有别。烹饪上擅长炖、闷、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原味,风味清淡。苏州气候温润,草木葱茏,有丰富的饮食资源。在不同的季节,游客可以品尝到应时的苏州风味小吃。

苏州一直是王室内廷食物的供应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红桔、南荡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为皇家贡品,而莼菜、鲈鱼成了牵动游子思乡,不惜弃官而归的盛名食品。千百年来,苏州食品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至今已有苏式菜肴、糕点、糖果、卤菜、蜜饯、糕团、名茶、炒货、特色调味品、特色酱菜等十个大类一千余个品种,使天下有“吃在苏州”之说。松鼠桂鱼、三虾豆腐、清蒸大蟹、鸳鸯莼菜汤、常熟叫化鸡等传统菜肴享誉中外。


购物:

到苏州购物,旅游纪念品首推苏绣,苏州的刺绣工艺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中国的四大名绣。苏州的碧螺春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还有苏州的宋锦、桃花坞木刻年画、苏扇等,都是当地的特产。此外苏州豆腐干也是小有名气的地方特色小吃,不妨买些回去与家人分享。

苏州的观前街是一条闻名中外的集娱乐、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并有观光游览车行驶街头。阊门外的石路和新区内的淮海街也是有名的商业街区,此外,十全街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皮市街是花鸟市场,虎丘路和火车站前是婚纱和摄影器材一条街,都是购物好去处。


娱乐:

古城苏州不仅水乡风情浓郁、园林秀美,而且建有许多大型的现代化娱乐场所。苏州的观前街、十全街历经数年修葺完善,业已成为集娱乐、餐饮、观光、购物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街,如今是海内外游客苏州之行的必游之地。

本文转载自http://travel.sina.com.cn/suzhou_tianpingshan-lvyou/

前一篇:< 怡园旅游
后一篇:沧浪亭旅游 >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