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秀美山水成百姓脱贫“绿色引擎”

  • 2014-12-08
  • 阅读534
  • 评论0

 虽然已进入冬季,峰峦叠嶂、飞瀑高悬的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中,依旧游人如织。山谷间,导游覃云霞与游客对唱起了土家族民歌《六口茶》,悠扬的歌声,引来阵阵喝彩。与覃云霞一样,大峡谷核心景区所在地恩施州沐抚办

  虽然已进入冬季,峰峦叠嶂、飞瀑高悬的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中,依旧游人如织。山谷间,导游覃云霞与游客对唱起了土家族民歌《六口茶》,悠扬的歌声,引来阵阵喝彩。

  与覃云霞一样,大峡谷核心景区所在地恩施州沐抚办事处营上村的600多名村民,都因景区的开发变成了“上班族”。还有许多村民在这个国家4A级景区旁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收入增长明显。

  “依托旅游产业,大量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沐抚的餐饮住宿、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以及客运等产业蓬勃发展。”沐抚办事处党委书记田贵周说,如今,沐抚已经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强镇。

  沐抚办事处在近年中的变化,正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地着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带动贫困地区摘掉“穷帽子”的一个缩影。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市州、全国14个集中连片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中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州所辖8县市均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现有729个重点贫困村,有108.64万贫困人口。

  “恩施作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旅游是最具活力的产业。”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说,立足州情,恩施把扶贫当“主业”,让旅游唱“主角”,以旅游扶贫助推转型发展、加快百姓脱贫致富。

  在芭蕉侗族乡枫香坡村寨,村民马苏娥率先办起了“茶花山庄”农家乐,并与村民们一同成立了“侗族农民艺术团”,排练原汁原味反映侗族生产、生活 的文艺节目。“当一天采茶人、看一台民族戏、喝一杯富硒茶、吃一餐农家饭、住一夜侗家寨”,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为村寨带来了络绎不绝的客流和源源不断的收 入。

  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来凤杨梅古寨、鹤峰董家河……80多个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次第涌现,古村古寨成为“新卖点”,大量贫困村民在家门口踏上了“致富路”。

  64岁的民间艺人肖光武,如今是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参与景区的民俗演出,空余的时间就在景区里做点小生意。“每月的收入有好几千元,家里的条件现在好多了。”肖光武乐呵呵地说。

  目前,恩施州已建成31家A级景区,覆盖110个重点贫困村16万名贫困户,已带动40万余人就业创业。昔日的绿水青山成了“脱贫富矿”,贫困群众正在共享“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的旅游发展红利。

  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恩施还着力促进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不断拉伸“旅游产业链”。利川高山绿色蔬菜园、建始花坪关口葡萄 园、来凤三胡古杨梅园……一大批按照旅游景观的标准建设的农业产业园,成为游客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的新的目的地;而按照旅游商品的标准改造西兰卡普等传统 手工业、宝石花漆筷等传统制造业以及茶叶生产等传统食品加工业,也直接推动了经济效益的跃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恩施接待游客已达2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7.5亿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恩施州的产业结构占比已调整 为26:34:40,实现了由一产业为主导向三产业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型,旅游业已成为州域经济发展和推动扶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6日在恩施州召开,“恩施经验”成为大会首个交流发言的内容,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恩施将继续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局性工作、急迫任务和优先工程来抓,实施旅游扶贫,推动发展转型、绿色繁荣。”王海涛说。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