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沐抚致力旅游农业产业化

  • 2014-11-07
  • 阅读617
  • 评论0

国庆节期间,恩施大峡谷游人如织。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木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佘运雄开心地说:“没办法,游客太多了,但是我挣得也多啊。”

  2013年,佘运雄在高台村流转土地30余亩,自建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吸收80余户农户成立木贡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掘金”旅游农业。目前,沐抚已发展葡萄1500亩。

  佘运雄及社员们只是沐抚加快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受益者之一。

  自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发以来,沐抚就依托旅游发展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大打“旅游牌”,奏响旅游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新乐章。

  正是依托恩施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带动和旅游农业产业化发展,有400位村民直接在旅游公司就业,1000多位村民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景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恩施大峡谷核心区所在的营上、前山、木贡三个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更是跃居全市前列。

  “长在田里是一道风景,收获时都是旅游商品!”在沐抚,这句话如今成为“流行语”。发展茶叶、葡萄等特色种植,野猪、野鸡等特色养殖,做大生态绿色旅游农业产业,让游客养眼、让农民致富。

  去年9月以来,沐抚先后组织3000多名农民到重庆兴隆、建始花坪、利川齐岳山、恩施芭蕉等地进行考察换脑筯,学习外地发展特色产业、旅游经济的先进经验,捕捉最新的生产技术与市场信息,调整旅游农业产业结构,使旅游农产品更好地与景区对接。

  9月底以来,沐抚还组织机关干部进农家、下田头,克服人员难找、部分农户不积极等困难,3天内开屋场会100多场次,7天内完成了高台村、木贡村、营上村共1.3万亩茶叶产业农户意向摸底调查任务。同时,出台《沐抚办事处新建茶叶基地奖惩实施办法》,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发展特色旅游农业的热情。

  如今,围绕黄鹤楼生态走廊重点打造的小岩阡、石桥河、槽房成为沐抚的特色民居精品小区,沿线居民创建“星级农家乐”32家和“仙居人家”18户,计划两年内发展至100家。

  旅游农业产业化渐成规模,促成产业结构实现华丽转身。目前,沐抚共发展优质贡米、茶叶、葡萄、油菜、牡丹、薰衣草、小水果等七个品种,产业结构调整总面积达2.45万亩;生猪存栏2.2万头、家禽存栏4.5万羽;发展蜂蜜、山鸡、野猪、香菇等特种产业大户10户。

  “沐抚最大的资源是旅游,旅游农业产业化的重头戏是茶叶。我们将调动一切资源,把沐抚的生态优势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庄园连庄园、农家接农家的别具一格的土(家)苗风情园,最终实现‘村村寨寨成景区、家家户户成宾馆、人人个个做旅游’的美好愿景!”沐抚办事处负责人如是描述旅游农业产业化终极目标。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