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的终端生意

  • 2014-10-23
  • 阅读728
  • 评论0

过段时间,又有新的国际旅游线路在银川开线(详见本报今日14版)。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是银川市始终着力打造的目标产业。从做好我们自己的旅游产品,到做好旅游服务,并成为终端城市,才是扩大旅游产业这个蛋糕的路径。

在这里谈旅游产业,是因为其绿色环保的特性,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对银川经济结构的转型异常重要。但一个现实问题是,虽然我们本地市民的旅游需求已成为日常标配,甚至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但人口规模的限制,仍无法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

然而,由于银川区域影响力的提高,以及硬件建设的完善,银川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人口和资源出入的终端城市,这才是形成规模化效应的机会。

换句话说,除了做好本地的生意,还要让更多人从银川出入、停留。尤其是越来越火爆的国际旅游线路,银川不仅要提供必要的政务服务,还要针对性地提供简便快捷的商务服务,旅行社本身的产品设计,也应当更适应周边居民的需求。

甚至是“旅游养老”,通过银川本地的环境优势,吸引外地游客短期居住,并置换周边居民到外地避暑过冬等。而以养老地产为代表的模式,已开始逐步成熟,在这样的产品设计中,有更多的金矿可以挖掘。

其实,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具有一定品质的旅游产业,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精细化的服务,与不同消费水准的产品设计,将是未来旅游产业的标准形态。而银川的民营资本,也开始涉足诸如旅游集散这样的终端节点服务,虽然还未成形,但已经有了框架,值得进一步观察。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