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10月7日《人民日报》)
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到了江西成了“赣绣”,花样都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而这些手帕恐怕都出自义乌,网友更是一针见血——“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千百个景区卖同样特产,这样的现象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唯一的应对之道就是“不买”。
每一个景区均有自身的特色,其鲜明的地域元素完全可以融合在旅游商品之中,从而创新出独特的旅游商品,换言之,旅游商品应该是“离开这个景点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可事实上,旅游商品有特色的太少了,甚至发生过四川带来的梳子,竟写着“少林寺纪念”这样的怪事。
旅游商品创出特色,并不难做到。只要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借助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也可以将自身独有的文化符号授权给相应的公司,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出无法复制的资源基因,更重要的是,独特的旅游商品商机无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旅游经济增长点。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国,而国人外出旅游带特产回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此,为何对这块诱人的旅游商品蛋糕视而不见呢?在我看来,说白了,创新出独特的旅游商品并非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其根本原因则在将“注意力”放在“门票”上。近两天,记者统计a股市场上的7家景点类上市公司发现,近十年来,峨眉山a、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均调价两次,接近国家发改委规定的三年一次的“上限”。财报数据显示,调价后,几家主要的景点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率都有所增长,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试想,景区门票可以节节攀升,可以在哭穷喊亏中提高门票价格,门票带来的暴利如此诱人,还会有多少心思放在挖掘其它经济增长点上呢?
有专家认为,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太短,是造成门票无法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恰恰相反,是因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才会出现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才会出现千百个景区卖同样特产。如果能够倒逼景区门票降价,让景区完全抛弃门票依赖,痛定思痛,景区才会华丽转身,才会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商品,否则,旅游商品仍然在“重复”和“山寨”中忽悠游客。
2019成都全年赏花攻略!你想看的花都在这!(2019-03-14)
呼唤真正意义的旅行(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醉美恩施(2019-03-13)
「恩施旅游攻略」世界硒都最美恩施(2019-03-11)
襄阳周边十大值得游玩的旅游景点(2018-09-20)
湖北兴山旅游日记,享受自然美丽田园生活(2018-09-20)
旅游;5个最佳旅行国家公园!(2018-09-20)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