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鬼崽岭 未解的石俑谜团

  • 2013-12-24
  • 分类:永州景点\导游词
  • 阅读1864
  • 评论0

神秘而略带阴森的小山岭,造型各异的石俑,考古学家的众说纷纭。古人认为,这些石俑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半夜会化为神灵行走世间,鸡鸣之后又重新化为石俑……至今,当地人对这些石俑仍心怀禁忌,这就是湘南鬼崽岭。

湘南鬼崽岭

田广洞村位于湖南省道县县城西南方向30多公里处,村子附近的山上生长着低矮的灌木丛,山坡的中部有一片突兀的松树林。就是在这片林子里,竟隐藏着无数造型奇特的石俑,因为外形诡异,当地村民把这些石俑叫做“鬼崽”,把这坐小山叫做鬼崽岭。山脚下有一处清澈见底的池塘,当地人称之为鬼崽井。

松林的地面和地下散布着装束不同的石俑。据考古人员推算,石俑的数量足有上万。有的石俑五官身形清晰可辨,有的却十分模糊,只能依稀辨明轮廓。石俑不高,大都在40厘米~80厘米之间,且形态诡异,让人望而生畏。

石俑群的西北方向立有一块石碑,题为《栎头源坛神记》,碑文是一个名叫徐咏的贡生在清光绪二十九年撰写的,栎头水源就是今天田广洞村的鬼崽井。由于年代久远,碑文有些内容已无法看清,道县县志有对这块碑文的描述,其中一段曰:“有奇石土中出,俱类人形,高者不满三尺,小者若在数寸,千形万状,不可胜纪。或曰:此阴兵也。夜从山下经过闻鸡鸣而化石。故有全身者,有半身者,有只露眉目者,而最奇者在树上……”

鬼崽井有无数的泉眼,即便是旱季也从未干涸过,充足的地下水浇灌着鬼崽岭下的上千亩田地。鬼崽井还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如果你对着水面大声叫喊,池塘底部便会冒出无数珍珠般的气泡,声音越大,冒出的气泡越多。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这里有山有水有平地,土地肥沃,是个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然而这里却没有一户人家居住,离这里最近的村子也有3公里之遥。当地人对这个地方为何避而远之,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看似平常的山岭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祭拜“阴兵”

在鬼崽岭,纯朴的当地村民都会讲述不知自哪一代人流传下来的关于“阴兵”的故事,言谈中充满神秘和恐怖的感觉。村民所说的“阴兵”就是散布在松林中的神秘石俑。村民们对那些不知来历,史书上也无记载的怪异石俑心怀恐惧。长期以来,这片山野被当地人视为禁地,只有在家中或是村里遭遇大的灾祸或是战乱时,才会带上纸钱香烛到这里祭拜,求“阴兵”保佑。这种祭拜习俗代代相传,笔者来此探访,陪同的当地专家提醒我到石俑堆前化纸烧香。入乡随俗吧,我也虔诚地对石俑焚香叩拜了一回。的确,在这片高大的松林里,茂密的树叶遮天蔽日,凉风嗖嗖,再加上地面遍布的鬼怪石俑,即便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也会不寒而栗。

石俑是当地人的禁忌。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那场浩劫中,这些“鬼崽”也难逃厄运。这些当时所谓的迷信之物,或被大锤砸碎,或被丢进山脚的鬼崽井中。更有一些觊觎石俑收藏价值的偷盗者,将形象完好的石俑偷藏起来,以致石俑损毁丢失不计其数。

当地人并不知道这些密密麻麻的石俑到底是何时雕刻,古人为何要雕刻如此多的石俑,为何又这么集中地将石俑放置在山野之中。难道真的如碑文所说,“此阴兵也。夜从山下经过,闻鸡鸣而化石”?村民口述的故事毕竟是传说,当鬼崽岭被公诸媒体时,这一连串的问号,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传媒的浓厚兴趣。他们纷至沓来,追根溯源,探究其潜藏的谜团。

有关鬼崽岭的考证

北京的石刻专家经过考证后认为,从鬼崽岭石俑自然风蚀暴露出的石筋和石绺,以及雕刻的手法判断,年代最早的石俑在4000年前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雕刻简略,因风沙雨雪的侵蚀面部扁平且模糊不清;年代稍晚一点的约在秦汉年间,石俑的造型受宗教的影响,雕刻比较精细传神,有着战袍者、有着披风者、打领结者、佩带护身符者;年代最晚的石俑大约在元代,石俑的背面雕有带宗教目的的文字。石俑的打造年代有早有晚,跨度相当大,石俑的造型有明显的年代特征,而且其中有断代的现象。

考证结果引起专家学者更大胆地推测,鬼崽岭是否是上古时期某个帝王的陵墓?《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鬼崽岭距九嶷山大约10公里,苍梧之野是指以九嶷山为中心的周边广大地区。最近的莫过于九嶷山,如果舜帝是死在九嶷山,那么司马迁在《史记》里就可以简写为:“崩于江南九嶷,遂葬之”,根本不会提及苍梧之野。最远的苍梧之野又是什么概念呢?辞典里:“苍梧,古县名。在广西东南……”,将舜帝的遗体从广西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湖南九嶷山,即便现在都都非易事,更何况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那样司马迁也会直截了当写成“崩于苍梧,葬于九嶷”,不提“之野”二字。舜帝南巡的确到过道州,史书有记载,民间也有与此相关的传说,因此专家推断:舜帝死于道州。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舜帝为什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不远万里来到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道县呢?20世纪90年代全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玉蟾岩遗址,证明道县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玉蟾岩遗址出土的人工栽培稻谷化石和原始陶片,是标志着中国稻作农业和制陶工艺起源的史前文化遗产。舜帝年轻时就是一名“耕种”和“制陶”能手。作为一代君王的舜帝造访此地最大的可能就是寻访种植水稻的成功经验。为了纪念这位逝去的伟大君王,人们用雕凿的石俑陪伴他的亡灵,这种祭拜形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不同雕刻风格的石俑。

湖南的一位专家认为:鬼崽岭前是清澈的珍珠泉,背靠绵延的鸡公山,从风水地形学角度看,这是一个风水宝地,他推测鬼崽岭东侧的土丘就是舜帝真正的陵墓所在地。但是,如果这里是舜帝的陵墓,为何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呢?

在商周以前,重要人物的墓地是“不封不树”的,也就是不封土冢,不树陵墓标志物。《礼记》中记载:古也,墓而不坟。在《易系辞》中也说到: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由此可见远古的殉葬制度非常简单,陵墓上基本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祖先用石头雕刻物体起源很早,但真正用石头雕刻人像在上古却没有发现。到了秦汉,才开始出现墓前竖立石俑或在墓中用石俑殉葬的现象,到战国时期石俑陪葬才开始盛行。因此从考古学和历史学上推翻了鬼崽岭就是舜帝墓的推测。

但是鬼崽岭祭祀遗址暗藏着古代某个时期的秘密是确定无疑的。在石刻群像左边50米存有清代乾隆年间重修的“禹王庙”遗址。对面尖山岭山腰,还有一处“白像庙”遗址。两处庙址表明这里应该是大型祭祀场所。可以推断,田广洞村鬼崽岭这个埋在地下,数量集中达到数千的石刻俑像群,应该不是鬼神崇拜那么简单。

这些石俑在清朝中期以前均无文字记载可考,唯一的记载就是石俑群西北方的那块清代的《栎头源坛神记》石碑。如果是祭祀场所,祭祀的是谁?在哪一个年代被废弃?现存石刻群像为什么杂乱无章?周边是否存在大型封土冢?因缺乏相应的文字史料,对这些充满了巫风气息的石俑像所发生的学术争议也是此起彼伏。毕竟考古研究是需要以事实为依据的,没有足够的证据,目前的种种推断只能算是一种猜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考古价值,鬼崽岭石俑的发现,其意义都是重大的。考古学家何时才能破解这些潜藏的谜团,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