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扬州城遗址将重现古昔风韵 打造"三区四轴三廊六点"

  • 2014-07-14
  • 阅读1458
  • 评论0

b217_b.jpg  

  上周五,扬州时报独家报道《扬州唐城墙申遗“指日可待”》的新闻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天,记者从市文物部门打探到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纲要)。而据记者采访得知,作为扬州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城墙将逐步打造成城市休闲景观带,而作为5A级景区的瘦西湖,也将利用水、绿景观,重点展示唐罗城的城景。

  整体规划

  扬州城遗址将重现古昔风韵

  “扬州城遗址不仅包含唐城墙,还代表中华文明处于巅峰时期的历史遗存。”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斌介绍,扬州城遗址分布范围及周边相关地块分为四块,18.25平方公里覆盖了上至春秋下至明清的历代城市范围。即东以北起江家山坎,经茅山公墓、铁佛寺至平山堂东路,折线东接黄金坝路再向南至古运河一线为界;而南以古运河、二道沟、荷花池、篙草河一线为界;西沿篙草河向北至观音山、西河湾一线为界;北以西河湾向东至江家山坎一线为界。

  经了解,扬州城遗址范围,主要包括隋代扬州城、唐代扬州城、宋代扬州城。其中,隋江都宫城、东城和罗城,唐子城,宋堡城在蜀冈上,都位于唐子城范围内;而隋罗城、唐罗城、宋大城和夹城在蜀冈下,也都位于唐罗城范围内。为推动扬州城遗址保护,我市已对扬州城遗址保护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规划,即将扬州城遗址打造成“三区四轴三廊六点”的形式,重现古昔风韵。

  “‘三区四轴三廊六点’的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了扬州城考古研究成果的保护与展示,并为未来的考古工作预留空间。”相关专家介绍说,“三区”是指,由北向南分别为蜀冈上遗址展示区、宋夹城-瘦西湖遗址展示区、唐宋南门遗址展示区;“四轴”主要为四条南北向贯穿全程的景观轴线,其中就包括再现二十桥景观轴;“三廊”则为三条东西向的景观视廊,串接起各景观轴线,形成景观网络。此外,“六点”将分别展示黄金坝及东水门节点、唐宋东门节点、宋大城北门节点、宋大城西门节点、唐罗城西城墙北段节点、唐罗城西城墙南段节点。

  规划设计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

  (2013年—2015年)

  主要进行唐子城、宋堡城的城墙和护城河的本体保护和展示,并在其范围内展开全面的考古调查或发掘。

  中期

  (2016年—2020年)

  规划建设重点为全面展示蜀冈上遗址。

  远期

  (2021年—2030年)

  基本建成具有鲜明意象的扬州城遗址公园整体格局,把扬州城建成有重要影响的考古研究中心,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充满活力的旅游目的地。

  三区四轴三廊六点

  三区

  蜀冈上遗址展示区、宋夹城-瘦西湖遗址展示区、唐宋南门遗址展示区。

  四轴

  四条南北向贯穿全程的景观轴线,古城文脉轴、城墙水系体验轴、古运河景观轴、二十四桥景观轴。

  三廊

  三条东西向的景观视廊,蜀冈南缘文化景观视廊、漕河滨水景观视廊、东关街-西门街历史街区景观视廊。

  六点

  黄金坝及东水门节点、唐宋东门节点、宋大城北门节点、宋大城西门节点、唐罗城西城墙北段节点、唐罗城西城墙南段节点。

  扬州城遗址将如何打造?

  为详细了解规划内容,记者昨天特邀市文物局、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全方位地解读了扬州城遗址规划情况。

  1 蜀冈上景观区将恢复梅林景观

  相关专家介绍称,蜀冈上景观区为遗址重点保护范围,所有的景观规划设计均应以严格保护遗址为前提,重点景观规划内容包括:以保持水土和绿化美化为主的城墙保护景观带;护城河水系沿岸景观绿地、原有菜园花圃生产用地规划为观光农业示范区或观赏性浅根系花卉的植物园;部分原有建筑改造为遗址公园配套的管理服务设施。重要遗迹内涵保护展示,可考虑恢复历史上的梅林景观。蜀冈上景观风貌以隋唐为基调,整体环境保持现有的空旷清新氛围,在控制种植高大乔木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形成层次丰富、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的景区。

  2 宋夹城景观区再现“蜀冈烟树”文化景观

  “宋夹城景观区将再现‘蜀冈烟树’的文化景观。”根据规划显示,宋夹城区域已建成考古遗址公园,城内和周边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整治和修建。护城河水系的景观效果也较好,景区以“水”和“绿”为主题,与瘦西湖景观区连为一体,形成蜀冈下整片的水与绿,营造文献记载中的“蜀冈烟树”文化景观。

  据介绍,景观规划的重点为南部与宋大城的连接处,及北部与蜀冈上宋堡城的连接区域。结合考古研究,将宋三城格局的重要联系环节予以展示。相应地,此区域的水系整治是重点,护城河与吊桥景观是重要的景观节点。

  3 瘦西湖景区将重点展示唐罗城的城景

  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效果已经达到较高水准。首先,瘦西湖景区的水、绿景观可作为一个纽带,将其与蜀冈上城址和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连接为一个整体;其次,从瘦西湖望向蜀冈和宋夹城的眺望景观,以及从蜀冈上望向瘦西湖和宋夹城的俯瞰景观,都是扬州城非常重要的视觉通廊和眺望景观。该区域的规划重点,一是区域内唐罗城的城景,主要的城墙、城门的保护和展示;二是北段与蜀冈西南角水系的连接。

  4 古运河景观廊道将与唐城墙进行连接

  古运河沿岸景观已经过一定的整治,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未来规划重点是丰富景观层次,以及北段与漕河、邗沟、唐罗城东北城墙、城门的连接区域的景观建设,注重沟通与各主要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景观网络。

  5 蜀冈南缘景观廊道成旅游大通道

  沿蜀冈南缘延伸的平山堂东路是蜀冈上、下区域的重要交通联系线,也是蜀冈上、宋夹城、瘦西湖三大景区的交会处,位置重要。不仅起着重要的交通旅游联系作用,同时是重要的景观廊道,其景观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必须和三区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6 唐城墙将逐步成为城市休闲景观带

  结合目前已经实施保护和展示的城门遗址节点,规划唐罗城和宋大城的城墙景观廊道。根据近期该区域的景观整治和远期的考古发掘,逐步规划为以开放绿地和开放活动场地为主的城市休闲观光景观带。景观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遗址展示节点的标识设计、遗址保护展示配套设施、绿化美化等。所有的建设均以保护遗址为前提,不得损害地下遗址。景观植被的选择也以小灌木和花草为主,以开阔的景观效果为主。

  7 古城文脉轴重点打造“水植物文化”

  此廊道的景观以水和滨水植物为主题,对二道河进行水体整治和滨水绿带建设,形成扬州城中部的一条开放空间。滨水栽植为具有识别性的花木或秋叶树,形成季节性的观赏廊道。考虑栽植的树种有桃、梅、枫等,形成一条色彩绚丽的景观带,穿入扬州城北部的绿树浓阴之中。景观廊道中设置连通的步行系统,包括散步道、自行车道和活动场地,营造亲水的公共活动场所,未来将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结果调整展示方式和景观营造方式。

  8 二十四桥景观廊道将成城市公共客厅

  远期拟实现官河的整体恢复,恢复其上的重要桥梁,沿岸形成步行绿化景观带,它一方面连接着扬州城遗址各展示点,另一方面也连接着现代城市中的商业、文化等重要功能区,将成为历史景观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营造以水和桥为主题,注重休闲空间的设计和营造,使其成为扬州城的公共客厅。

  规划

  今明两年将打造成 郊野型滨水景观带

  今明两年,我市重点开始进行蜀冈上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相关专家表示,结合考古工作,主要进行唐子城、宋堡城的城墙和护城河的本体保护和展示,并在其范围内展开全面的考古调查或发掘。此外,城内加强建筑和环境控制,严禁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一切可能破坏地下遗址的行为,城内居民的生活生产基本维持原状。

  据了解,今明两年重点实施的工作中,包括清除对唐城墙、宋堡城的城墙本体造成破坏的植物,保护城墙本体;种植浅根系植物和地被,保持土芯水土,坚持日常维护,形成城墙保护展示景观带;整治唐子城东城墙北段,搬迁其上叠压城墙遗址的建筑;整治唐子城北墙东段,迁移其上叠压城墙遗址的建筑,使唐城墙初步形成郊野型滨水景观带。

  思考

  扬州城遗址保护 与利用更值得关注

  市文物局局长冬冰介绍,相比扬州城遗址的宏观目标来看,古城墙遗址申遗并不是目的,“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扬州城遗址模式在全国绝无仅有,城墙是扬州城的轮廓线,勾勒出扬州城的地域,扬州城遗址更值得我们关注。”

  冬冰介绍,我市目前的考古工作以唐子城为重点,围城扬州城遗址公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扬州古城墙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扬州在隋代的地位举足轻重,相当于当时的陪都,明清之前的城墙是没有包砖的,我市现在残存的唐宋时期城墙均是夯土材质。”

  冬冰说,扬州古城墙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拿我们夯土材质的唐宋城墙与砖质的明清城墙相比,不太恰当。冬冰认为,我们应该更注重扬州城遗址的整体历史价值,而不是单就城墙的话题展开讨论,“可以借由古城墙申遗的话题展开扬州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话题讨论。”

  文物专家介绍,扬州城遗址被称为通史式叠压式城市,从隋到宋,甚至更远的春秋时期开始,北边的子城就一直存在,到了隋代,衙城还在蜀冈之上,到了唐代,由于当时“扬一益二”的繁荣胜景,所以扬州城从子城向南发展,直到今天的南门遗址,这一块的区域接近20平方公里范围,所以称为通史式相继叠压。目前扬州城遗址的保存形态是多元的,以地下遗址的模式为主,“从蜀冈下到北护城河,在唐代属于唐罗城组成部分,再往南是明清古城,明代旧城范围东西的界线以二道河和小秦淮为界线。”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