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古城

  • 2012-03-16
  • 分类:旅游见闻
  • 阅读740
  • 评论0
走进丽江古城
从大理到丽江,行车时而穿越农家田园,时而盘旋高原山脊,约经四小时余,便抵丽江古城。此刻,正值五月末夏日的午时,定格在洁净空中的卷卷白云宛若一幕艺术美展,与近在眼前的这座山茶花般质朴优雅的古城,在天地间已经融为一体,镶嵌如画,令人心旷神怡,乐不知疲。

对丽江古城,我向往已久,曾有数次旅行探看机缘,均因琐事缠身无奈错失。此前,在我的书斋里,我只知道这座坐落于丽江坝中部的古城,始建于宋元时期,后又成为明清两代丽江府的衙署所在地,不仅汇集了纳西族文化的精华,还与安徽的歙县、四川的阆中、山西的平遥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且在这四大名城中,尤以丽江和平遥名声似乎更大一些。去年仲夏时节,在三晋大地腹部的太原盆地西南端,我曾有幸跨进厚厚的城墙,逛过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在这座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的古城里,我深深地被保存基本完好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和珍贵文物古迹所陶醉,它毕竟向今人、向世界展示了一段非凡历史,一页灿烂文化。和平遥相比,丽江古城没有城墙,也是中国唯一没有城墙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说当年因统治此城的土司姓木,他若在周围筑立城墙,便使其姓氏成了汉字“困”,有避一字之嫌,故特意不筑围城。我对丽江古城神往,除有强烈感受它的历史文化风景和民族风情的意愿外,还因了解到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1636年开始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辉煌的一次远游,就在丽江。这位千古奇人,曾历时四年,游遍祖国南方各省,仅在云南就用了一年半时间,可惜这位时年已有50多岁的老者,长期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积劳成疾,最后双足不能行走,是丽江的木土官派滑竿护送他回了江苏江阴老家,离他与世长辞时仅半年光景。这说明了徐霞客在丽江留下了最后人生旅行遗迹,也体现了丽江人对他的敬重和爱护。

如今,在滇西北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一座车水马龙的丽江新城已经矗立并毗邻古城,新城的现代文明与古城的历史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相望成趣。来丽江巡游,天有飞机,地有跑车,心想徐霞客若活到今世,恐怕完全不会有他那时的劳顿之苦了,在他的洋洋数十万字游记里,可能还会记述更多的丽江风光、人物和传奇。在丽江新旧城池之间的一家酒店稍作便餐后,我们即在古城东侧一客栈置妥行李,便急不可待走进了古城巡游起来。

迎面缓缓圈动的两轮大水车,首先打住了我们好奇的目光。循着这水车圈动的水流方向,我顿时勾画起刚刚在大理古城饱览的“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幽静景象。但是,在丽江古城,这奇特的格局都是其他地方无法雷同的。整个古城傍水而建,街道沿水而设。一条主街道延伸而出的数十条小巷,也是顺着支渠流向划地为基盖起了民居和店铺。街道一律用当地采的五彩石铺砌,虽不甚平整,却经年累月被行人踩出了本色的光彩,且长年无沙无尘。街巷两侧民居和店铺以土木结构为主,经历年修缮,古今参杂,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族传统格式。

边行边看,一步一趋,渐入佳境。四方街便是丽江古城的佳绝处,露天广场上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民间古玩等,令人目不暇接。其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动听的纳西古乐声中的纳西舞了。纳西人喜墨善文,乐琴好舞,这四方街可能就是他们灵思飞扬展示智慧的一个缩影。从一个街巷,拐过又一个街巷;从一个庭院,跨进又一个庭院,从一个店铺,来到又一个店铺,我们仿佛在流动的水声中触及到了丽江古城的每一根脉络,从王泉河导入古城入口玉龙桥后,一分为三,形成支河、中河、西河三道清流,再沿途登堂入屋,整个水系密如蛛网,贯通全城,仅应水而生的大小桥梁在方圆1平方公里的古城里就多达76座。其巷、水、桥、人,琴、乐、舞、歌,构成了丽江古城一幅幅独有而永恒的民族风俗画。

入夜,我没有匆匆返回客栈。几位同行的朋友,都乐不知疲,兴致很高地吆喝着要到小桥流水佳绝处、大红灯笼灿若霞的古城酒吧举举杯,饱享一份悠闲,一份痛快。我欣然乐在其中,被这古城的喧闹声、谈笑声、说唱声、水流声所陶醉,这一夜,丽江古城的灯火通明璀璨,丽江古城上空皎洁的圆月也不离不弃,就象我眼前这永远迷人飞扬的纳西古乐。

http://www.4006888808.com
             http://lxs.cncn.com/40664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