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人与牡丹千年深情交融

  • 2014-05-30
  • 阅读899
  • 评论0

 菏泽牡丹始于隋唐,自明朝以来,菏泽牡丹在生产、销售以及观赏等多个领域独步海内外,已经是中国牡丹最大的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科研、观赏基地。说牡丹,怎能绕开菏泽

  菏泽牡丹独步海内外

  “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南牡丹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到了清朝,曹州牡丹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品种240余个。改革开放后,菏泽牡丹发展迅速。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25万亩,大型牡丹苗木繁育基地30多处,反季节牡丹温室催花大棚200多个,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菏泽牡丹飘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如今,在这些国家都有菏泽花农掌园传艺的专业牡丹园。菏泽也由此成为当今中国牡丹最大的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科研、观赏基地。

  大美牡丹,如诗如歌。人们关注菏泽牡丹,是因为她不断地创造辉煌。1987年1月在澳门举办的 “中国牡丹花展览”,菏泽牡丹展出2000株,成为世界游人注目的焦点,观众达40余万人,被称为“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94年,菏泽牡丹代表我国参加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获得二银一铜三项大奖。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111个牡丹单项奖中,菏泽牡丹囊括了81项,占世界牡丹总奖项的73%。2002年,200粒菏泽牡丹种子随“神舟三号”升空,做太空育种,这是世界上首次对牡丹做变异试验。经过多年嫁接繁殖,这些栽种在曹州百花园内的太空牡丹已经达到30余个品种,总计200多棵,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品种。

  发展牡丹,菏泽人功不可没

  目前,菏泽各大牡丹园里的牡丹花开正艳,其中有一种牡丹洁白如玉,很受游客欢迎。这种牡丹名叫“景玉”,是以一位菏泽老花农孙景玉命名的。已届耄耋之年的孙景玉,一辈子进行牡丹栽培研究,共培育出600余个牡丹品种,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命名的有100多个,约占菏泽牡丹品种总数的10%。

  培育牡丹新品种是菏泽科研实力的标志。据了解,2001年到2008年,菏泽有268个牡丹新品种入选《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诸如“银红娇艳”、“茄紫争辉”、“红霞楼”等。2006年,我国首个牡丹新品种测试基地在曹州牡丹园内建成。根据有关规定,国内外培育的牡丹新品种,凡欲申请我国授权保护的,都要在该基地内种植,其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须经该基地测试达标。而中国牡丹芍药品种审定委员会由7人组成,其中两位是菏泽人,为赵孝庆和赵孝知。

  2011年4月,国家卫生部发布公告: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这标志着赵孝庆长达10年时间的研究终于尘埃落定。而这项研究也填补了多个国内外空白——首次提出“油用牡丹”概念,将一种药用、观赏植物作为油用植物栽培,并制订出油用牡丹种植规范;第一次实现油用牡丹产业化。在他的推动下,菏泽油用牡丹推广基地目前已经遍布国内20余个省份,市外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牡丹油之父”,并被评为“2012中国花木产业年度人物”。

  1985年3月,为扩大菏泽牡丹知名度,原菏泽市在北京举办以牡丹为题材的菏泽牡丹书画展。为烘托展览气氛,决定在书画展上配展菏泽牡丹。那时候,在菏泽历史上,还没有北方温室催花成功的先例。当年接到任务的赵孝知和赵建修等人,首先赶到济南大明湖公园,找到石大连工程师拜师请教。原来,石大连等人曾经从菏泽购买牡丹,搞过迎春花展,有一定的催花经验。返回菏泽后,根据石大连“温度要大、温差要小”的经验,赵孝知制定了催花方案。结果30天后,催花牡丹枝条疯长,个别牡丹长得像地瓜秧似的拖在花盆上,花蕾全部败育,初次实验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但赵孝知和赵建修等人没有灰心,他们静下心来分析查找失败原因,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温室内昼夜温差过小,相对湿度过大。他们重新制定催花管理方案:在温室顶部开通风排湿的天窗,使昼夜温差扩大到10度左右,减少浇水量。他们随后在冰天雪地的大田里,再次刨出350株牡丹用于催花。苦心人,天不负,这一次他们成功了,催花牡丹叶花并茂,十分喜人。现在的菏泽牡丹,“南下北上”,四季花开遂人意。

  菏泽因牡丹而愈发厚重,牡丹因菏泽而获得蓬勃生机。花与城,城与花,就这样和谐交融在春天里。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