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认为小说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小说毕竟是作者自己构建的一个世界,有着自己的逻辑;但是这个虚构的世界在基本前提上是不属于真实世界的。可是我今天怀疑开始起来:现实与幻觉究竟能否分清。周末财经网记录英国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的话说:“在乔治奥威尔逝世后的那周里,要区分现实与神话是困难的。“可是他都死了那么长时间了。财经网继续说:60年后,这本书高踞在英国人“装作读过的书“榜首。外面的世界,正因经济危机面临着权力版图的重新调整,这给一些新兴国家带来了制造神话的机会,但比赢得国际尊重更实惠的是,这些国家也获得了用神话蒙蔽现实的机会。用最简单的小学算术来计算都会得出危机重重的结论,看上去却总是喜气洋洋。显然,这些国家缺少一个像奥威尔这样的分析师和预言家。我觉得2010年的中国,或者何止2010年,从某个时候开始,那个时候已经超出我有时限的记忆,中国就一个停留在1984年的大洋国社会的历史齿轮上,从来没有前进过。中国几十年的变化,用最简明的文字描述起来,就是上面那一段话的中间几句。呼喊自由、民主的人历来不乏其数,可是到最后总像是拿起手电筒投向天空,only to recieve no repercussion。最是文人的那位被骂作“胡说“的胡作者,说他有次去夜市,看着街道边流光溢彩,游人如织,感叹道:言论自由不自由,跟小市民有多少关系呢?只要保证消费自由,有形形色色的商品,有八卦的娱乐节目,有麦当劳也有肯德基,有《泰坦尼克号》也有《还珠格格》,夫复何求?有言论自由也好,没有言论自由也罢,小市民本未必有多少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欲望啊。最近上海作家说,中国人的需求不是你们外国人想象的那么低,那些自由不如十块钱来的实惠。算是最形象的解释了吧。可是这样的人们是幸福的。梦醒了无路可走,才是很杯具的。有次我和同学说: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脚在何方?同学答曰:脚在路上。中国古代有个官阶叫司牧,汉语果然形象啊。无他。我只是在翻墙,看到很多很神奇的东西。人其实还是需要一点自由的,哪怕是安慰也好。想起1984的仇恨会上,究竟谁才是最杯具的存在?温斯顿,还是其他竭力尖叫的人们?
发表评论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