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领略敦煌风采 感受光耀人间

  • 2014-05-28
  • 阅读706
  • 评论0

 敦煌古城,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展现在你的眼前。但是,它仍然不失古城风貌风韵,让你感受到古文明历史气息,饱餐一顿精神食粮。

  走进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鸣沙山东路,我们从敦煌下了火车上了旅游大巴,半个小时开到莫高窟,下车往前一看,茫茫的沙山和沙丘金光闪闪。在沙山和沙丘中间有一片绿洲,树木茂盛,花草鲜艳,真有一番令人惊奇的景象。莫高窟管理很好,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导游员把我们领到南区参观。

  南区是对游人开放主要的景区,其中壁画、雕像居多,洞窟保存完好,形状各异。北凉时期现存的禅窟,是由印度传来的小禅室;到北魏时代,莫高窟出现新的中心柱窟,窟的地面呈长方形,与中央偏后凿出连接窟顶的方柱,四面开龛造像,信徒们可在方柱前,面礼拜佛像,又可以欣赏四壁的各类故事画。西魏时代出现覆斗顶窟,窟顶类似一个倒悬的方斗,地面呈方形,正壁开龛照相,在形式上受汉式传统建筑影响,美妙无比。

  最壮观的是第96窟一尊通天大佛,高34.5米,令人肃严起敬。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功能的洞窟。导游特意安排参观第17窟所在的藏经洞。1900年5月26日,住在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清理积沙时发现了这里。王圆箓无知,把藏经洞的大量写本,绢画,以低价卖给各国的探险家们,造成国宝严重流失。

  观赏月牙泉

  从鸣沙山下来接着看月牙泉。月牙泉在鸣沙山的脚下的沙沟里,顾名思义真是月牙样的沙泉。它的三面是沙山、沙丘,一面通向敦煌市区。西、南两面飞来的黄沙逐年吞噬月牙泉,虽然采取一些防沙护沙措施,但经不住风的强劲。天长日久,月牙泉渐渐缩小,目前一百多米长的月牙泉仍然水清艳丽,泉边几处庭院依在,路边花草嫩绿芬芳。

  敦煌的月牙泉和我所见之泉大不相同,家乡的山泉水从地下涌出,甘冽爽口,与山东济南趵突泉更不同,月牙泉看不见泉水涌出只是一湾静水。泉边的甬道漫步观赏绿水,好在泉水与沙山、沙丘映衬显得另一番情趣。

  踏上阳关道

  出敦煌城踏上沙山、沙丘中的荒凉路,又想起杜甫《兵车行》的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大概古时候出征西域出阳关的队伍就是这样——“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阳关地处敦煌西南七十公里的南湖乡,汽车开了一个半小时到了阳关地界,一片茫茫戈壁荒凉至极。阳关烽燧是在称为“阳关耳目”的墩墩山上,只能临近凭吊。阳关古城荡然无存,茫茫一片沙丘,但是阳关辉煌的历史却永驻人间。敦煌阳关博物馆展出的展品和资料证明,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所建,自汉至唐已有两千多年,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上必经的关隘,从阳关西去可到达若羌、且末、于阗、莎车等西域诸国,并由此可至印度、中亚、西亚直至欧洲,这里曾经商旅、使节、戍卒、僧侣等各色人群络绎不绝,成为中西交通的大通道,被历史学者和文学家称为“阳关大道”,是古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门户之一,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师鸠摩罗什、西天取经归来的唐玄奘等都从阳关进入中原,马可波罗也是从这里进入中国,阳关作为中外闻名的桥头堡,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不朽的功勋。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