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旅游景点:唐模村

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徽州区旅游景点:唐模村(门票58)现属徽州区,原为歙县所辖。是一个沿溪水而建的,非常美丽的村落。唐模的整体布局匠心独运,在村口,有一座八角亭,作为唐模村的水口,八角亭之后,是一座表彰该村进士许承宣、许承家的“同胞翰林”坊。再往里走不远,有一片人工湖泊,这就是在徽州相当有名的“檀干园”。
  唐模村,原为歙县所辖,现属徽州区。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
  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
  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随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
  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唐模村是一个沿溪水而建的,非常美丽的村落,唐模村的整体布局匠心独运,在村口,有一座八角亭,作为唐模村的水口,八角亭之后,是一座表彰该村进士许承宣、许承家的“同胞翰林”坊。再往里走不远,则有一片人工湖泊,这就是在徽州相当有名的“檀干园”了。
  据说清代初期,唐模村有一姓许的外出经商,在江南各地经营几十家当铺,但他的老母一直在家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孝顺的儿子,便想将天下绝美的西湖搬到唐模,供老母游玩。于是便斥巨资挖塘成湖,垒坝成堤,叠石栽花,并模仿着西湖,修白堤、玉带桥、湖心亭和三潭印月等名胜。“小西湖”终于建成了,伫立堤畔塘隈,便可见湖中荷叶亭亭玉立,小桥曲径通幽,亭榭池沼,药栏花径。老母因为有美景相伴,自然心旷神怡。
  唐模村在结构上异常精巧,这显然是徽商们为了田园梦想而精心打造的,在当时那个农村社会里,从伦理上和心理上,人们都会表现出对土地的根本性依恋,只不过徽州人有足够的财富成为这种理想的身体力行者。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