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踏雪古隆中

  • 2014-04-03
  • 阅读1172
  • 评论0

2月9日,湖北襄阳,古隆中三顾堂,大雪中的诸葛亮铜像。

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终于在马年立春之后迎来这场大雪。

头一天晚上睡觉前特意把闹钟定在了六点。

立春之后,雪花铺在地上保留时间通常不会太长,随着气温的升高,一般临近中午就会融化。

从市区到古隆中有十四、五公里路程。因此,要想拍到无人踩踏的雪景,必须得早起赶在大批游客蜂拥而来之前到达。

上一次拍到古隆中雪景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的雪已是越来越难得盼到。

在漫天的雪花飞舞之中,我第一个走进古隆中。经隆中牌坊、躬耕地、小虹桥、卧龙处……,脑子里尽是刘玄德三顾茅庐,煮酒隆中对的情景。公元207年,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三顾草庐以求天下大计。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之恩,辅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

游玩古隆中,也只有下雪天才有那么一点点意思。

↗经过近一年的景区改造,隆中大门已经前移至湖北文理学院南门处。


↗ 改造时被拆掉差点挪位的古隆中牌坊。古隆中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中间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此联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为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 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着“三代下一人”,作者陈维周,清安襄陨荆兵备使者,此匾所题镇雄为地名,属云南所辖,后学是歉词,意即后辈学生。“三代下一人”意指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


↗ 门柱上雕刻“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此联选自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节)期间写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中的诗句。对联在此称颂诸葛亮的文韬武略与伊尹(商汤佐臣)、吕尚(周代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挥调度从容镇定连萧何(西汉第一任臣相)、曹参(西汉大臣,曾任齐相9年,后继萧何为汉惠帝臣相)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


↗ 过牌坊,以前的一池荷塘已经变成池塘,雪花飘落在冰面上,瞬间融入水中,与远处的躬耕田潺潺相连。


↗ 往年盛夏,常在这里拍摄荷花,不知道今年还能在此拍得否~

↗ 寒梅映衬中的小虹桥。关于小虹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其这样写道:刘备冒大风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在此桥相遇。当时黄承彦触景生情,雅兴勃发,正高吟:“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因在小虹桥处发生了这段趣事,且其为诸葛亮寓居隆中期间经常出入之门户,所以,小虹桥便一直作为隆中诸葛故迹的一个景点,为后人所珍视。


↗ 明弘治二年,明朝广德寺住持大云和尚曾募捐修此桥。《造小虹桥碑》描述当时的小虹桥为:“雨霁长空横素影,云收大地露真形,水从半月溪边过,人在苍龙背上行。”后小拱桥朽坏,改为青石板桥。


↗ 抱膝亭静静地矗立在小山岗上。诸葛亮在隆中时常抱膝长吟,后将其常坐之石称为“抱膝石”。现在的抱膝亭是光绪十四至十九年(公元1888—1893年)程文炳重修的。程文炳在《抱膝处碑记》中说:“武侯祠东南百余步,有阜隆起,纵横十余丈,自后山逶迤而下,至此气为之聚,……乃构亭其上,高四丈有余,围七丈余。”


↗ 亭在树荫丛中,六角形,三檐三层,檐角高翘,造形挺秀端庄。亭内有木梯可登楼赏景,另有一番情趣。亭前立有“抱膝处”三个大字的石碑,据说为书法家张裕钊所书。


↗ 抱膝亭后有明朝嘉靖庚子年(公元1540年)雕塑的大型龟座草庐碑。

↗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隆中立“草庐碑”,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江汇题字,正面书“草庐”,背面题“龙卧处”。碑高大雄伟,龟昂首负重,即古朴又富有生趣。


↗ “龙卧处,吟声无绝。只为惊天震地平天下,虽羽折而往矣”。

↗ 继续沿石级而上,三顾堂与武候祠并排而列。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传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拴马的古柏至今耸立门前。其内金匾银对,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 风雪中的三顾堂。没有刘备三顾草庐和孔明《隆中对》,就没有《三国志》。陈寿撰《三国志》,语言洗炼,谋篇精巧。写孔明答隆中对策内容,千秋珠玉,不挪一字。但写刘备三顾草庐过程,惜墨如金,只有五字:“凡三往,乃见”。

↗ 本来,按罗贯中对陈寿本义的理解,认为这五个字是“一共去了三次,第三次才会见”的意思,并以此创作了《三国演义》中约7000字的第三十七回,把当时与孔明有关的人物也请上古隆中舞台,生动地表演了一番。


↗ 然而易中天先生不大赞成罗贯中的理解,在《品三国》上册第十六集“三顾茅庐”250页,将“凡三往,乃见”,首先翻译为“一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

↗ 这就使“三顾草庐”还原为一个谜!是三次都见了,还是只见了第三次?我们正在猜,易先生又说:“如果这样说还不明确,那么唐人的理解或许可以参考。杜甫说‘三顾频烦天下计’,周汝昌先生解释‘频烦’就是‘屡屡’几次……甚至‘三顾’也不一定就是实指,即只去了三次,也可以理解为多次,即‘再三’、‘频繁’的意思”。看来谁也无法破译这个千古之谜了!多少次顾?多少次见?易先生越说,我们越糊涂了。

↗ 还在修葺中的武候祠。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目前最出名的除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祠外,还有成都武侯祠、南阳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


↗ 隆中书院。据《襄阳府志》载,“隆中书院在城西三十里隆中山”,“元建书院以祀”。有人说隆中书院建于元至正年间,不知何据。到明代成化年间,吴缓视师荆南,重修武候故居时,写了一篇《隆中书院记》,但记中未言及教学事宜。后毁。现在的书院为1987年重建,内有静砺堂、致远堂、古隆中陈列馆等建筑。

↗ 走进书院内,一阵风刮起,积雪飞舞。

↗ 院内,一株腊梅兀自傲首怒放。

↗ 顺着林荫步道,过草庐,前往老龙洞。

↗ 眺望隆中山顶的腾龙阁。


↗ 老龙洞是诸葛亮躬耕隆中时灌溉农田的水源。明吴绶有诗云:“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

↗ 数九寒天,一池碧水。


↗ 池中倒影,积雪与树荫相映成趣。


↗ 回程的路上,偶遇一只正在雪浴的小翠。

↗ 守候数分钟,只待展翅飞起的那一瞬,可惜不是专业的打鸟班子,镜头不给力啊~




  【交通】

  古隆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隆中山东。从火车站坐512路专线巴士,车费2元。现在的停车场已经前移,下车后步行约2分钟即到景区大门。

  【票价】

  古隆中景区成人票价72元。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