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米兰 文化休闲之旅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

  无论这是你第一次来米兰,还是第50次来这里,瞥见这座天主教堂的第一眼,你就会情不自禁屏住呼吸,发出敬畏的赞叹。米兰大教堂的云纹大理石墙面和直入云端的尖顶让它从灰蒙蒙的杂乱街景中脱颖而出,乍看之下,仿若来自天外。

  米兰大教堂可能长久以来就是米兰的象征,但它其实是一座有着错综复杂历史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由维斯孔蒂(Gian Galeazzo Visconti)下令始建于1387年,当时他那雄心勃勃的设计被认为不可能实现。为了将大理石运到市中心,人们开辟了运河,不少新技术业应运而生,以适应这个前所未有的工程。教堂的风格也几经变化,其优雅、狂热而又庄严的建筑风格甚至能将21世纪的人们带入中世纪的思绪里。走入大教堂,一旦适应了昏暗的灯光和梦幻般的超大空间,你会不可避免的向上看,一直向上,就能看到基督教建筑中最大的彩绘玻璃窗。

  在金色圣母像(Madonnina)始终如一的凝视下,你还可以在屋顶见尖塔之间散步,感觉自己仿佛离天堂更近了。 

 

  感恩圣母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感恩圣母堂是米兰市内的一座完整的建筑联合体,它始建于1492年由布拉曼扩建,精巧的四廊也是他的作品。达·芬奇的巨作《最后的晚餐》就画在这座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二战时,米兰市民用沙袋将教堂的墙保护起来,使这一杰作得以保存,几百年来进行了多次修复,而且画作禁止用闪光灯拍照。

  达·芬奇于1496年开始动笔,1498年才完成《最后的晚餐》,这幅巨画宽4.97米,画中的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画面描绘的是耶稣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是的情景。画面富有节奏感,同时显示了画家善于描绘人物心理的才能。

  不过,这是一幅油画而非传统湿壁画,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数百年来曾多次进行修复,以致面目全非。1999年,艺术家和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复,恢复原有色彩,并且去除了之前修复时覆盖的颜料,使之最大程度恢复了本来面目。

 

  布雷拉画廊(PINACOTECA DI BRERA)

  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布雷拉艺术学院(Brera Academy)数步之外,建于18世纪末期的布雷拉画廊曾经用来存放教学用具:大理石和油墨。不久后,拿破仑就将其从各个宗教领地“借来”的无价珍品放于此处。这里珍藏的大师之作包括伦勃朗(Rembrandt)的作品,以及那些意大利的艺术家们:提香(Titian)、廷托雷托(Tintoretto)和韦罗内塞(Veronese)的作品。

  许多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贝里尼的一幅圣母像,在深沉宁静的海蓝色中流露出一种悲凉儿坚毅的情绪;曼坦那(Mantegna)的《哀悼基督》(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通过大胆的短缩画法描绘基督遗体,让人感受到残酷和冷峻;巴齐(Bazzi)的画作《被蔑视的基督》(Christ Scorned)采用风格主义(Mannerist)的各种绘画技巧表现基督故事中悲剧的核心。圣经中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出现,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在表现基督献身这个神圣主题的同时,揭示出他们那个时代的情感。

  馆内圣经主题的藏品数量惊人,休息片刻,到小而精的意大利现代主义作品展厅去看一看,或者加入那些扎着辫子的艺术学院学生的行列,在写生课结束后,到楼下来一杯著名的Peroni啤酒。

 

 

发表评论

匿名匿名

提示: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