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商代遗址位于城区南关居委会东约400米,大沙河北岸。1980年,对其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文物有完整的陶器鬲、盆罐、豆、瓴、戽、簋等。后在遗址东发现商代墓群,从出土的铜觯、觚、削弓形器、铜戈等文物,证明遗址年代属商代晚
南关商代遗址位于城区南关居委会东约400米,大沙河北岸。1980年,对其进行小规模试掘,出土文物有完整的陶器鬲、盆罐、豆、瓴、戽、簋等。后在遗址东发现商代墓群,从出土的铜觯、觚、削弓形器、铜戈等文物,证明遗址年代属商代晚
犁耙峪遗址位于古路口乡犁耙峪村北的凫山北端长山山顶上。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遗址地势较平缓,土层较薄,仅有一层厚度约O.3米的古文化层,内含红陶片,扁凿式鼎足及鹿角、厚蚌壳等。经鉴定,属新石器时代
灰城子遗址位于匡庄乡灰城子村东约150米处,为高山周围8至10米的台地,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断崖壁上可见灰层堆积存1至2米,内含商代、西周灰色绳纹陶片,地表暴露陶片较多。据《邹县金石隘编》记载:清道光年间“县东北数十
邹城斗鸡台遗址位于峄山镇下山村南2公里处,南部紧靠峄山,为周代遗址。因传说此处是当年邾国王亲国戚斗鸡取乐之地,故称“斗鸡台”。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遗址原面积较大,后因山水将遗址从中部冲开,形成东、西2个台子
城前遗址又称康王城遗址,系邹城市境内东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位于城前村北。遗址东西宽300米,南北长500米,为一台形高地。地表有杰陶细柄豆、盆、鬲、罐等残片和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卷云纹瓦当及少量东周陶文。遗址东侧发现有夯土层
元李裕庵墓位于邹县火车站广场东侧。1975年3月,由邹县文物保管所发掘。该墓地面原有封土,残高O.5米。墓圹南北向,长3.7米,宽3.5米,木棺石椁,石椁外用石灰米汁拌合花岗岩石子、黄砂浇灌,厚O.4米,坚固异常。石椁盖
西晋刘宝墓位于郭里镇独山村西北1.5公里处。据《邹县志》载“伏羲帝后墓,俗称双王堌堆.在城西南五十里,有古墓二冢,周围大二亩,高二丈,世称伏羲帝后墓”。2墓呈西北、东南斜向分列,东南方墓冢稍大(列为l号墓),高12米,南
卧虎山汉画像石墓群位于郭里乡上镇头村北卧虎山上。1980年,当地村民开山采石时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登记,1990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抢救性清理2座已暴露的墓葬。卧虎山东部的断崖上有暴露的多座石室墓,墓室多依山而建,
万章墓位于邹城市城西南5公里的万村正东。墓地呈长方形,总面积3200平方米,有古柏46株。前为小神道,中有享殿3楹,单檐硬山式建筑,前有廓,后有门,殿内曾设放万章牌位,后损坏。后即万章墓冢,高2.2米,径6米。清光绪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