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龙神祠,因龙神尊号西门大夫,也称西门大夫祠。位于昌乐城南10公里的方山西麓山腰间,是县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刹,在昌乐历史上称为一邑之胜。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为庙宇,东院为住持、僧众寓所,共占地约1000平方米。山门西
昌乐药王庙位于昌乐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
昭贤庙位于昌乐城东3.5公里,孤山北峰上,俗称孤山庙。始建年月失考。北大殿阔3间,北侧石基高盈丈,殿高绰2丈,为二层砖、石、木结构。上层为文昌阁,有伯夷、叔齐塑像,阁内东北方有木梯与下层相通。下层有孤山爷持笏塑像端坐其中
旧名南阳桥。座落在青州市北门外南阳河上。宋明道年间(1032~1033年)夏竦知青州,“垒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1594年(明万历十二年)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增修,改名为万年桥。1696年(清康
李家河遗址位于安丘市西南辉渠镇李家河村东,1982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保存较好,为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发现后安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该遗址又进行过多次调查,并采集到大量陶器标本。该遗址基本呈方形,边长约1 50米
桃园遗址位于青州市东夏镇桃园村南。遗址高出地面约2米,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150米。1977年5月发现。在北、东部开2×4平方米的探沟试掘。遗址分四层:第一层,耕土,厚0.5至1米;第二层,深灰土,厚0.15至0.
小李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尧沟镇小李家庄东南100米处,大丹河西岸台地上,为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遗址中间高,东部稍低,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上层为汉代遗存,暴露绳纹
林家河遗址位于昌乐县北岩乡林家河村西侧,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表平坦,文化层厚1至1.2米,北部断崖暴露灰坑。曾采集到大汶口文化的鼎足、罐口沿、鼎口沿、器鼻、器鋬及龙山文化的罍口等遗物。鼎足、鼎口、罐口等,属大汶口文化
邹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北岩乡邹家庄村西约150米处,西依大丹河,南临苍山,北靠荆山水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出土文物证实,除龙山文化外,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龙山文化堆积厚1至4米,断崖暴露灰坑、灰沟、墓葬
阎家同遗址位于诸城市贾悦镇阎家同村西北一水库北面的高地上,距村约500米,系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的遗址。遗址北距张家岭庄1公里,南靠一小型水库,在水库以西两块伸入水中的耕地上发现有龙山文化遗物,是该遗址的一部分。遗址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