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博文..................................................

共1480篇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
10年前

| 阅读(272) | 评论(0)

黄河在山西境内自北而南,到芮城风陵渡突然转了个弯,向东流去。这里自远古时期就成为人类的居住之地,他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据考古发现,这里就是距今6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合河文化遗址”。如今,每年二
10年前

| 阅读(394) | 评论(0)

民间游艺游戏与民间竞技 民间游艺是一种闲暇适意的生活调剂。其中既有节令性游乐活动,也有充满竞技色彩的对抗性活动,更多的则是不受时间、地点、条件制约的随意方便的自娱自乐活动。其中有的继承性极强,规则较严格;有的则是无拘无束
10年前

| 阅读(1442) | 评论(0)

乡村、村落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证据说明,山西存在村落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而到了周王朝时,山西乡村组织已具规模。两汉时,乡村中除设立乡吏,如啬夫负责乡村的讼事和收税,游缴掌治安等,还由乡村中选出年高
10年前

| 阅读(223) | 评论(0)

乡村、村落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的考古证据说明,山西存在村落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而到了周王朝时,山西乡村组织已具规模。两汉时,乡村中除设立乡吏,如啬夫负责乡村的讼事和收税,游缴掌治安等,还由乡村中选出年高
10年前

| 阅读(239) | 评论(0)

衣食住行是主要的民俗形式,亦是形成地方生活习惯和人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衣饰和行旅的变异性较大,食物和住宿较稳定。过去人们一看打扮便知是晋南人还是晋北人,现在却难以区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缩短了空间距离,骑驴坐轿的行旅习俗
10年前

| 阅读(1514) | 评论(0)

人是社会的人,民俗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之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与沟通作用,个人以不同的身份、角色进入社会,都是通过人生之中的各种礼仪实现的。  礼仪是一种象征,一种认同,也“是一种交流的媒介”。人是社会中的人,群体与
10年前

| 阅读(585) | 评论(0)

山西民居图片集祁县民居房基石刻垂 柱 式 院 门双 坡 砖 雕 院 门民 间 木 雕 斗 拱襄 汾 丁 村 民 居 木 雕泰 山 石 敢 当 晋 中 民 居 砖 雕祁 县 民 居 砖 雕砖 雕“ 葡 萄 百 子”马 头
10年前

| 阅读(959) | 评论(0)

烟囱是民居的排烟设备,有明暗之分。晋北平房多采取留在墙中的暗烟筒,屋顶上垒起一米多高的烟囱。定襄一带一到冬天,就在烟囱上安一个木制盖板,拉一条绳子,从前房檐垂下,点火前拉开,烧完火一拂绳子盖上,使炕洞里的热气跑不掉,成为
10年前

| 阅读(420) | 评论(0)

一、卧 具 山西北方农村大多以土炕为卧榻,且多为过火炕。土炕与锅台连为一体,由青砖筑起高约二尺的炕墙,炕洞垫起黄土,再用土坯或砖撑起,上面盖泥制炕板。有的地方用石片炕板。烧饭同时便热了炕。晋东南长治一带的土炕多筑引墙,不
10年前

| 阅读(1005) | 评论(0)

1...127128129130131132133...148 148页 到第
博文分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