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的历史与嵩山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嵩山地区为中华古文明最重要的孕育地。嵩山,古称崇高山,列五岳之中岳,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山。在印度佛教传入汉地和中国道教产生以来,嵩山又很快成为全国有名的坐禅修道场所。少林寺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其表现形式
大雄宝殿位于少林寺常住院的中间位置,是全寺佛事活动的中心,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
据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所立《少林住持泰公禅师之碑》载,初祖殿(即今立雪亭)最晚当建于元代初年。但从现存结构特点及殿内石柱题记可知,今殿当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前后筹建,正德七年(1512年)后建成,明、清两
千佛殿,为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
慈云堂位于少林寺碑林的东侧。前身为“慈云庵”,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原在地藏殿之西。雍正十三年(1735年)整修少林寺时迁至今址,并改名“慈云堂”,后遭兵乱复毁。由于慈云堂原立名碑较多,1983至1984年整修
锤谱堂在少林寺常住院山门内碑林的西侧。原名“达摩西来堂”。1985年更名为“锤谱堂”。锤谱堂四周为四方形长廊院,共42间,面积850平方米。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的展示了少林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
六祖堂位于大雄宝殿月台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寺碑多称该殿创建于明代。但据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先生等人在少林寺调查时发现的六祖殿前檐八角石上镌刻的一段铭文可知,该殿创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年)。从殿毁前保存的照片
少林寺紧那罗殿位于大雄宝殿月台东侧,坐东向西。该殿创建于元代,是少林寺为其护法神紧那罗王所建。该殿于明、清两代多有维修,1928年毁于石友三兵火。现建筑是198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为面阔三间(10.59米)、进深三间(1
少林寺院客堂在藏经阁院内。在藏经阁院内,中部两厢,原建有东、西禅堂各五间,1928年兵火之后,尚存石柱残迹。《少林寺志》称“东禅堂,在厨房北”,“西禅堂,在库房北”。而厨房与库房分别在大殿左右,由此可以确定,东西禅堂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