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石位于纳木错旁,也称为父母石,因貌似两只手掌仅仅合在一起而得名。 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桑木村位于西藏拉萨河畔,地处拉萨市郊,距离拉萨市客运站有12公里,紧邻青藏公路。据说,“桑木村”的村名是莲花生在此修行时所取,据说,这里是三世达赖喇嘛出生的地方。在历史上,桑木村一直是哲蚌寺、沙拉寺等拉萨名寺的领地,有名
德仲寺位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仁多岗村西北大约15公里的德仲村,地处德仲温泉附近。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是一座藏传佛教尼姑寺院。 从德仲温泉的入口处向北,沿着青石板台阶而上,经过三十多级才可到德仲寺。该寺大殿为两层高,气势不
达扎路恭纪功碑是纪念达扎路恭而建,是研究吐蕃奴隶制社会和吐蕃地方政权与唐朝中央政权关系史的重要文物,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前公路南侧一个黄色围墙的小院内。 石碑立于高1.92米,面积22.25平方米的正方形基上。台基正中为三
在拉萨东北林周县,是西藏著名古寺之一。寺址位于山腰,古柏苍翠、群鸟飞鸣,周围泉水淙淙,为佛教徒理想的修行之地。该寺于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由阿底峡弟子、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1005~1064年)创建,为噶当派的第一座
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南边一块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间的唐蕃会盟所
德仲温泉位于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德仲村,海拔4590米,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水中含有硫磺、寒水石、石沥青、款冬花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以治疗胃溃疡、肾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还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疲劳。被
西藏有很多河流湖泊,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大多数藏族人是不吃鱼的,这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系列的龙神,而在苯教经典的记载中,龙神泛指鱼类,这就是西藏人不吃鱼的主要原因。因此,长期以来,西藏的渔业并不发达
桑木村位于西藏拉萨河畔,桑木村地处拉萨市郊,距离拉萨市客运站有12公里,紧邻青藏公路,桑木村在西藏有很长的历史,据说,桑木村的村名是莲花生在此修行时所起。桑木村传说是三世达赖喇嘛的诞生地。 桑木村主要特产有:青稞、小麦、
琉璃桥,名“宇拓桥”,藏语称“宇拓桑巴”,即“绿松石桥”。位于大昭寺西,宇拓路中段。一说建于7世纪,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修建;一说建于18世纪,为清代古迹,因驻藏大臣衙门与布达拉宫之间有条小河不便往来,而由清政